翻页   夜间
乐旗小说 > 天启回归之铁血大明 > 第322章 手段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旗小说] https://www.leqi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张珊放下手中的战报,皱着眉头说道:

    “你让我看这些干嘛?我又不懂军事。”

    “丫头,虽然升龙城被烧成了废土,

    但是郑松的儿子却没在升龙,

    他带着一些顽固分子钻了林子,

    企图和我军打游击战,顽抗到底。

    这样会拖延中南半岛战争结束的时间。

    你想想,怎么才能尽快的清除这些游寇?

    有什么好的方法借鉴没有。”

    “是不是我们采取的手段过于极端了,

    激起了他们反抗到底的决心?”

    “朕不想在如今武器装备领先于敌人的情况下,

    还像曾经那样伤亡数万战士。

    南越是一个极度排华的国家。

    现在没有什么国际社会关注,

    更没有什么反人类法。

    正是武力至高至上的大好时机。

    有些事情,现在能做到就做了,

    省的给后代子孙留那么多麻烦。”

    “你派高迎祥,张献忠他们去南越的目的,

    就是为了大开杀戒吧?

    其实没必要造那么大的杀孽。

    南越有丰富的森林资源,

    石油、天然气、煤、铁、铝、锰、铬、锡、钛、铜、镍、磷等,

    这些矿藏都十分丰富。

    你可以把南越变成一个大型的采矿区,

    大型金属冶炼基地、石油化工基地,电力输出基地等等。

    但不要留任何产粮食的土地。

    这样不仅能就地消化那些南越民众,

    减少内地的污染,保护内地的环境,保存内地的矿产资源,

    而且最多二十年,

    南越就会成为最不理想的居住地区。

    随着森林被砍伐,一个个矿山工厂的建立,

    南越的丛林就会逐渐消失。:???

    没有了丛林的南越,就不再是原来的南越。

    拿起了扳手的南越人,

    也会慢慢失去对丛林的熟悉。

    失去了粮食来源的南越人,更折腾不起什么风浪。

    他们最后,只能成为为大明建设做贡献的劳工。

    拿最低的工资,干最苦最累的活,

    等得了一身职业病以后,

    好能为大明的新医学发展做出应有的贡献。”

    “哈哈,丫头,你这是钝刀子割肉慢慢拉,

    走的是釜底抽薪之路。”

    “错,我用的是干预环境,改变环境的手段。

    这种手段一旦用到他坏的方向,

    造成的影响往往都是无可挽救的恶果。”

    “善果、恶果也是有相对性的。

    不管他是什么果,

    只要这样做对我大明有好处就行。

    煤炭、矿产的大量开采,

    确实是会给后世留下不少无法弥补的隐患。

    就是采空区、塌陷区这个危害,

    给以后带来的损失就是巨大的。

    现在大明的基础工业刚刚起步,

    做出一些调整还来的及。

    以后的橡胶工业,农药、化肥等基础的工业,

    原材料生产性质等这种大污染的产业,

    都要放在中南半岛这些地区。

    大明内地,只允许存在那些高、精、尖的产业类型。”

    张珊的话,改变了无数南越人的命运,

    当然,无论这个命运以后是好是坏,

    他们现在是能保住最基本的性命了。

    大明的产业布局也随之也将做出巨大的调整。

    随着其他地方的战事慢慢结束,

    越来越多的军队进入了南越境内。

    各个部队划分区域,

    一边对那些残余流匪进行清剿,

    一边组织起了伐木队、开采队进行生产。

    越来越多的半岛民众成为了产业工人,

    领上了工资,端上了铁饭碗。

    虽然干的活儿不轻松,一天下来也挺累的。

    但比起以前吃不饱饭的日子来说可是好多了。

    尝到了吃饱饭的滋味,

    人们就没了消极抵抗的情绪。

    由一开始的被动劳作,

    变成了自觉自愿的主动工作。

    一座座青山绿山,变成了光山秃山。

    不过,山秃不秃的和他们有什么关系?

    他们只知道,不砍树,

    他们还会回到吃不饱饭的日子时。

    一个月后,中南半岛的平叛战役基本结束。

    改天换日的生产运动也进行的如火如荼。

    巨量的木材资源,低廉的劳动成本,

    便捷的海运条件,朝廷利税的调控政策,

    让无数的木材商涌到了中南半岛。

    黄花梨、红酸枝、条纹乌木,

    楠木、格木、柚木、铁木、蚬木,

    沉香、奇楠以及十余种的香料。

    这些好东西在商人眼里就是金银。

    一纸电令,

    王体乾带着一众人马从常州急急跑到了占城。

    看着一堆又一堆的名贵树木,

    王体乾的小心脏是咚咚直跳。

    那些军汉不明白这些木头意味着什么,

    可在王体乾眼里那就是一堆堆的金银。

    一个港口一个港口的粗略算一下,

    只是现在堆积的这些木料卖完之后,

    就已经能补的上这次战役所有的弹药消耗开支。

    至于那些缴获的各国王室的财富,

    呵呵,除了王承恩,谁也不清楚到底有多少。

    朱由校对于中南半岛取得的战果非常满意。

    经济上的收入和战略上达到目的,

    让他能开始拟订下一步的战略方针。

    但他更满意的是,中南半岛的林业资源,

    正好缓解了大明内地建设对木材的需求。

    修铁路需要枕木,

    盖房子需要大梁、柱子、椽、门窗。

    人们有钱了,桌椅板凳、柜子什么的需求量剧增。

    各个工厂需要木材作原料,作产品的包装用来运输。

    农具,胶轮大车,造纸,

    可以说大明建设发展的每一项,

    都要消耗大量的木材。

    北京的工业化进城起步最早,

    所以北京周边已经出现了过度开采的情况。

    就连人们大柴,也不得不去更远的山里。

    慢慢的柴价,已经有高出煤价的趋势。

    有了中南半岛的木材供给,

    朱由校干脆的就下了禁伐令。

    大明内地所有山林树木实施保护性砍伐。

    各地可以根据当地的实际情况指定采伐政策,

    但朱由校给出了一个硬性规定,

    那就是伐一棵大树,

    必须保证种活两棵同品种的小树。

    坚决制止开山修田,毁林开荒的行为。

    对于这一点,

    就连毕自严都想不明白为什么要这么做。

    多种一些地就能多打一些粮食,

    不比长些荒草杂树强吗?

    朱由校没有给他过多的解释。

    五年后,让人们看到南越的环境变化,

    比现在给他们说多少保护环境的意义都有用。

    现在,只需执行,不需要理解。

    而随着要保护环境就思路,

    朱由校又下了一个更大的作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