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旗小说 > 牛男 > 162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旗小说] https://www.leqi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A,最快更新牛男!

    话说自从罗蒙和肖树林运着那些竹麻拖鞋离开以后,谢家村人个个都埋头编鞋底,有一家人一起家里忙活,也有三五成群村子里大院、晒谷场、竹林边等地方一起说话干活。

    烧竹筒搓竹麻,架上家伙什编鞋底,用搓好竹麻编一层鞋底,再用罗蒙给他们买回来布料做一个鞋面缝上去,乡下人干活实惠,每一双鞋面都缝得倍儿结实。缝好了鞋面,还要底下再加一层鞋底,用搓得又细又结实竹麻线密密缝上,有这两层鞋底,就算是踩石子路上也不怕硌脚。

    竹麻编成鞋底就是天然竹肉色泽,男款鞋底略宽些,女款鞋底略修长秀气些,素色鞋底配上各色粗布鞋面,也是别有一番风味,夏天时候配短裤配裙子,秋冬时候也可以套袜子穿,居家休闲都不错。

    天然竹麻编成鞋底,踩脚下略带粗糙感,就像是踩成片草地上,有些糙,但是并不扎脚。穿脏了用刷子刷洗一番,晾干了继续穿,竹麻编成拖鞋虽然不像一些塑料皮革那么耐穿,但也绝对不是一次性用品。

    罗蒙说一双竹麻拖鞋以十二块钱价格从他们这里收,谢家村人算一算,刨去成本运费,一双鞋子要是能赚个十块钱,一天编十双,那可就是一百块,一个月三千呢,一年就三万六了。

    村子里手,加上家里人再给打打下手,一天就能编出来十多双,手慢没人帮忙,少说也能出个五六双,这对谢家村人来说就是不小一笔收入了。

    谢家村这种地方,年收入上万人家都不多,有,那也是到外边打工年轻人赚回来,待村里没出去,一年到头忙活下来,能自给自足就算不错。

    这回罗蒙给他们弄了个编竹麻拖鞋赚钱路子,他们都很高兴,也生怕这个路子不长久,质量上也是精益求精。

    罗蒙跟他们说好了,刚开始数量不多时候,可以几家人一起发,等以后时日久了,好还是每户人家攒多一点分开发,这样一来,等他收到鞋子,谁家编鞋子质量有问题也是一目了然,当然,他那边收到鞋子,马上就会把货款转到他们账户上。

    罗蒙和肖树林回到牛王庄第十天,谢家村第一批货就到了,整整齐齐一千双拖鞋,分成几个包裹邮到水牛镇上邮政局。

    罗蒙和肖树林这一天中午派完手工活就把它们拉上了牛王庄,联系谢家村通知他们货已收到同时,又让林春玉马上把这一笔货款落实,叫谢家村人踏踏实实继续编鞋子。

    然后这些鞋子又和他们这几天收回来鞋盒一起,被送去了罗兴佑家里,罗兴佑马上把这一批鞋子上架。

    这一天下午,全国各地许多网友就都看到他们家上货了,宝贝详情里写明了东西不是罗蒙家自产,而是贫困山区村民手工制作,然后还附上几张谢家村村民编织竹麻草鞋照片。

    对于这件事,网友们反应不一,悲观消极一点就说了:“唉,这家网店现名气大了,东西不够卖,就学人家搞起倒买倒卖来了,社会真是一口大染缸啊小说

    “还打慈善牌,爷爷我现对这玩意儿反感了,坚决抵制。”

    “不出意外话,要不了多长时间,他们家东西质量也要跟着下降了。”

    “这么搞下去,迟早要关门大吉。”

    “那可不一定,他们家好多脑残粉呢。”

    彤城论坛那边也沸腾了,一个红彤彤热帖稳稳占着首页上佳位置,题曰:“老周这是要闹哪样?”

    下面坛友跟帖说:“赚钱了呗,想做点慈善也很正常。”

    楼下人打岔说:“我咋觉得老周这形象跟慈善人士差恁远呢?”

    又有人信誓旦旦地说:“我压一个西瓜,这丫拖鞋生意肯定赚钱了!”

    楼下哥们呲之以鼻:“不赚钱那还能叫老周吗?”

    这帖子后来被人顶了又顶,从政治讨论到经济,从真善讨论到伪善,那叫一个上天入地。

    不管旁人怎么说,罗蒙家拖鞋卖得还是不错,其中一大部分都是冲着他们拍那些美美照片来,这说明老周那些西瓜没有白花,也有一些纯粹就是冲着鞋盒来。

    另外还有一部分,则是相信老周人品,怀着对偏远山区那些村民同情来,觉得一双鞋子也没多少钱,穿就是一个爱心。不过等收到鞋子时候他们就知道了,山区人民给了他们多大一个实惠。

    鞋子卖出去,要等评论反馈回来还要三两天,罗蒙倒是一点都不担心评论问题。这些鞋子,无论是站客观还是主观角度来说,罗蒙都觉得值这个价,只要物有所值,就不需要太担心客户满意度。

    谢家村那边人就没她淡定了,村民们借用村长家手机打了好几个电话过来,问罗蒙拖鞋卖得怎么样,有没有人买,人家买回去以后咋说,满不满意?罗蒙每回都跟他们说鞋子很好卖,叫他们不用担心,安心编鞋子,他们做多少罗蒙就收多少。

    牛王庄傍晚,罗蒙和肖树林刚刚从小溪边果林里摘了一小筐李子回来。要说人为财死鸟为食亡呢,牛王庄上这些鸟儿就是要吃不要命,近罗蒙和肖树林每们家李子这会儿还有吧?”马从戎到水牛镇上时候,罗蒙和肖树林刚好店里派手工。

    “产量太少,没办法往你那儿供货。”罗蒙有些无奈,之前马从戎打电话过来,自己就已经跟他说过了,没想到这家伙为了几个李子竟然还能亲自跑水牛镇来了。

    “我也不要多,你每天给我供应二十个就成。”马从戎自己拉了一条板凳坐了下来。

    “你那么大地方,一天要二十个够干啥?”每天二十个果子,顶天了才能挣多少钱?

    “我做招牌不行啊?”马从戎说着看了看店里那些个篮子,又说道:“你们这个篮子不错,能弄个装李子包装不?我正愁这事呢。”

    “要什么样?”肖树林虽然不大喜欢马从戎,但是生意归生意,当初他还不喜欢罗蒙呢,也不是照样接了他生意。

    “小一点,够装一个李子就好。”马从戎说道。

    肖树林想了想,从一旁拿了些白色仿藤材料就编了起来,自从编上篮子箩筐这些东西以后,各种材料他也都采购了不少,光是打包带就有各种颜色各种粗细厚度,各种铁丝也买了许多,后期还买了一些仿藤材料,以及各种零碎配件。

    “要不要盖子?”肖树林一边编着手里小蓝,一边问马从戎。

    “要。”马从戎方向是,显得越贵重越好。

    “要提手吗?”过了一会儿,肖树林又问他。

    “要。”马从戎可是一点都不嫌工艺太复杂成本太高什么

    “这样行吗?”肖树林编编拆拆,将近一个钟头以后,才把一只篮子编好了。

    严格来说这已经不是一个篮子了,看形状倒有点像是古时候大户人家用圆形食盒,因为每盒只装一个李子,编得太小又显得小气了,肖树林只好又加了一些繁复花纹装饰,硬把它编大了不少,提手上还安了两根铁丝,弄得有板有眼。

    “嘿嘿!不错,就是这样!白色复古提篮,里边放个红艳艳李子,啧,要就是这个效果!”马从戎接过篮子,把盖子打开又合上,表情十二分满意。

    “太复杂了,他们都编不了吧?”罗蒙有些为难地看了看这个篮子,又看了看肖树林,一天二十个,都叫肖树林一个人编话,可得费不少时间呢。

    “编不了编不了。”旁边人连忙就说了,这个篮子编起来是用来装李子,又这么复杂,等他们啥时候学会了,李子都该过季了,那还编个啥玩意儿?于是连忙推辞起来。

    “咋不会编嘛?你们这么多人,一个都不会?”马从戎不信。

    “我们这不是才刚开始学嘛。”大家伙儿兴趣缺缺,他们编篮子是为了增加收入补贴家用,又不是为了好玩,这一个篮子,光学着都要好几天了。

    “要不你们把郑莹莹叫过来问问?”有人就给他们出主意了。

    “还有陈瘸子,他做这些东西也厉害。”接着又有人说了。

    “我有他们电话呢,这就打电话喊他过来,要是这两人话,估计今天就能学得会。”镇上人也都很热情。

    没一会儿,郑莹莹和陈瘸子就到罗蒙他店里了,马从戎不给他们推辞机会,二话不说塞过去几张红票子,让他俩好好学,今天白天学会了,晚上再加班加点,给他编够二十个篮子出来。

    肖树林教这两个人编篮子时候,罗蒙和马从戎就谈价钱了。

    “咋要五十块?刚刚不是说篮子手工费才十块钱,再让你们赚十块钱好了,加上李子,不是才四十?”马从戎花钱是舍得,但他也不喜欢被人当冤大头宰。

    “我们家小树林设计费呢?还有你看他现,教这两个人一教就得大半天呢,授课费你得算一点吧?”罗蒙本来就有点不耐烦马从戎这小子,忒麻烦,麻烦他还不算,这会儿连他们家小树林都给麻烦上了。

    实际上这两个人怎么可能真学那么,上午好容易肖树林讲解下巴花纹都弄明白了,经过一个下午练习,勉强才能把这个提篮编出来,当天晚上一人能编出来四五个就算是不错。

    肖树林只好自己上手又编了十来个,第二天勉强凑齐了二十个,往里边分别装了十二个红艳艳李子,让极味楼那俩管采购小伙儿运回去。

    马从戎这小子得意了,当晚就极味楼推出一个抽奖活动,中奖就送一枚“极品贡李”。

    其实就是牛王庄产那个贵凌李,只不过市面上认识这种李子人还真少,加上罗蒙他们种这个李子又确实好吃,这名声一传出去,极味楼接下来一段日子可谓是客似云来,马从戎赚钱赚得那叫一个眉开眼笑。

    月儿弯弯照九洲,几家欢乐几家愁。马从戎这边得意了,水牛镇上某些人就失落了,跑罗蒙他们店几天,都被告知贵凌李已经卖完了,这叫刚刚爱上这种水果人情何以堪啊?

    然后就有知情人士就告诉他们说:“罗蒙家李子都被一个叫马从戎彤城人买走了,每天二十个。”

    “谁是马从戎?”有人恨不得就捋袖子找马从戎单挑去了。彤城笑眯眯数着钞票马从戎这会儿还不知道,自己水牛镇这地界上到底树立了多少敌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