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旗小说 > 牛男 > 第235章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旗小说] https://www.leqi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A,最快更新牛男!

    老周家第一批四十多头小公牛,几天就被瓜分一空,上他们家借牛的,主要就是镇上一些种地较多的农户,像罗蒙他们本家的罗德生等人,还有就是他们村子和附近几个村子的。

    在罗蒙他们小的时候,村子里常常可以看到来来往往的大水牛小水牛,他们这地方到处都是山,有那么几块田,也都是梯田,机械化种植那是想都不用想,要想省点人力,就得用耕牛。

    后来种地的人渐渐少了,水牛也就跟着少了,前几年几乎已经绝迹,这两年大湾村种地的人突然又多了起来,水牛又重新派上用场了。刘春兰和罗老汉把牛王庄的水牛要出借的事情在村子里一说,好几户人家都动了心思,他们毕竟是住在村子里的,搭个牛棚,平时没事的时候拉到附近山坡上放着也省心,有一头耕牛,这农活干起来就不知道要轻松多少。

    其实刘春兰和罗老汉原本是不大赞成罗蒙这么搞的,水牛这东西确实是灵性没错,可不忍心归不忍心,该怎么办还是得怎么办,老祖宗几千年都是这么下来的。

    但是这个牛王庄吧,毕竟还是有点邪乎,村子里好多人都说罗蒙这事做得对。在牛王的地盘上杀水牛?那到时候万一牛王震怒怎么办?他那个牛王庄的好风水还保得住?真要到了那个时候,他们大湾村的人也都甭想跟着沾光了。大风小说

    基于这些考量,老两口嘀咕归嘀咕,到底也没说出什么反对的话来,说实在的,他们自己心里其实也是没底。

    再说了,不卖那些小水牛,金钱上的损失确实不小,可他们家现在的日子好过了,也不至于因为少挣了这些钱就吃不饱穿不暖,祖祖辈辈留下来多少口口相传的故事,说的都是人心不足最后把自己搞得一无所有的事情,告诫后人要感恩要知足。想想那些故事,又听着村子里大家伙儿也都是众口一词,老两口很快也就想开了,不再去心疼那些个卖牛的钱。

    头一批总共四十多头小公牛,大湾村的人一口气就占了九头,当然村子里种地的人家肯定不止这么几户,只不过有些人家实在嫌麻烦,或者是腾不出功夫也没有人手可以照顾水牛的,就打着租借的主意,水牛别人家养着,他们到时候要用,借个几天,算点钱给对方,也是一样。

    于是乎,养水牛的人家便又多了一条挣钱的路子,当然,就算是要租借给别人家用,那也得悠着点,别把牛给累坏了,不然老周到时候还得提前回收,这一头要是收回去,下一回再想上牛王庄借牛可就没那么容易了。

    大湾村的人搞了一回特殊化,谁家要牛的,跟老周他们家打个招呼就成,镇上的人,还跟上回租房子一样,想要牛的人家,就填张表格塞到超市外面的那个木箱里头,等老周拿回去看过,筛选一下,再按先后顺序,分批供应。

    上一回超市楼上的套房出租的时候,陈建华几乎就把整个水牛镇上的人都给认识了个遍,这会儿要是说起哪个村子的那谁谁,他比老周都门儿清。

    有了前边的经验,这回借水牛的时候,他就利索多了,老周拿回来一摞表格,陈管事的唰唰一通筛选,很快就刷掉相当一部分条件不符合以及填写不实的表格,剩下的,就留给老周去拿主意了,牛王庄的小公牛们花落谁家,最后还是老周自己说了算。

    名单确定出来,然后就是通知这些人运着大米上牛王庄换小公牛去了,四十多头小公牛,这一下换回来的大米那叫一个多。

    “叔,一下来这么多大米,吃得完啊?”交牛这天刚好星期六,大湾村村长罗全顺也弄了两千斤大米上老周这儿来领牛,他孙子罗文峰这会儿就过来凑热闹了,这小子最近一到周末就跟着他爸往永青跑,走街串巷送外卖,听说还攒了几个私房钱。

    “你晓得我这庄上一天要吃掉多少大米?”老周盘着核桃,笑眯眯的。

    “多少啊?”罗文峰实在懒得算这个数。

    “就拿今天来说吧,来我这儿干活的,加上咱院子里的,总共就有将近三百人,这三百人里边,一半以上都是能吃能干的壮劳力,咱保守一点估计,中午晚上两顿,每人总共一斤米,你看,这一天就要吃掉三百斤了吧,一个星期是不是就要吃掉一头牛?”不当家不知道柴米贵,老周向来都是很知道柴米贵的斯内普的贴身助教

    “啊?这么多!”罗文峰显然是被这么直观的数字惊到了。

    “嘿,这还只是这个院子里边的呢,还有咱在上水村的几个菇棚,你知道吧?那也是个顶个的能吃。”这个真不是老周吹的,那些家伙真的是很能吃。

    “可是,叔啊,到时候要把它放到外边溪滩上去吃草,那里还有镇上的其它几头小公牛,都是刚刚从牛王庄下来的,因为溪滩上的草长得最是鲜嫩,大伙儿都喜欢把它们往那边放,几头牛往那里一放,牛主人们相互间还能帮忙照应着点。

    大早上的天才刚刚亮,街道上还显得有点冷清,偶尔有一些做生意的早早挑着担子开着车子出来,早餐店面店也都已经开张了,包子店高高叠起的蒸笼里正冒着阵阵热气……

    “呦,智权啊,你这车子都已经做好了?”杨智权赶着牛车走着走着,很快就遇着几个妇人,年纪都比较大了,其中一个跟他们家住得近的,就笑着跟他打招呼了。

    “是啊。”杨智权有些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你们上哪儿,我送你们去吧?”

    “不用不用。”

    “没事,反正闲着也是闲着。”

    “那成,要不你给我们送去大湾村。”

    “上那儿买菜啊?”

    “是啊,虽然说现在镇上超市也有了,不过咱觉得还是上他们村子里去买更实惠,挑挑拣拣的,还能讲价。”

    “就是远点儿。”

    “可不是,我们几个又笨,都不会骑车,就总走着去。”

    “坐车嘛,天天走路不辛苦啊?”

    “刚开始走的那几天还好,现在走得多了,也腻歪。不过他们那条路上汽车少,这会儿还没有呢,得到七点多等那些小孩快上课的时候才有一班,再说了,来回一趟也要好几块钱,不划算。”行尸走肉之人谋天定

    这几个妇人上了牛车,一路上摇摇晃晃,车子走得不快,也跟她们自己走路差不多,轻松是轻松不少,他们这一路走着一路说着,大湾村很快就到了。虽然开始的时候没说要钱,不过这几个妇人下车以后,却硬是要给杨智权车费。

    “这咋成呢?我还说要送你们过来呢,这给了钱还叫送啊?”杨智权被她们弄得很是不好意思。

    “要送下回再送,你这可是开张的生意,咱好意思白搭你的?”

    “不成不成,你们还是拿回去吧。”

    “哎呦,你这人就是瞎客气,坐车给钱那还不是天经地义啊。”

    一番推让之后,这杨智权终于让步了。

    “那也不要这么多,一人给一块钱就行了。”

    “那哪儿行啊?”

    “有啥不行的?牛拉的车子,又不用油又不用电的。”

    “太少了太少了,那不行。”

    “不少了,拉你们五个,我不也挣了五块钱,有这样就行了。”

    “哎,那你要这么说,我们一会儿回去还坐你的车。”

    “那感情好,来回就有十块了,我刚刚出门的时候还怕开不了张呢。”

    “嗨,我们也实惠,这年头,一块钱够干啥呀?”

    也就这么一两天的功夫,这杨智权的生意就做起来了,早上这几个钟头主要就是跑大湾村,专门载一些买菜的,还有上牛王庄干活的老人,有时候还会捎带上一两个早起的学生。大风小说

    坐他的车子的基本上都是一些不赶时间的,他这个车子太慢,追求速度的那肯定不合适。

    上山的时候杨智权会控制好人数,这牛犊子还嫩呢,别给累伤了,到了坡度大的地方,他自己就下去走几步,车子里有些人也会下去走走,一块钱的车费,贼便宜,走几步咋了?

    下山的时候,杨智权就得按刹车,这玩意儿也是他自己琢磨出来的,跟自行车的那两片刹车皮一个原理,摩擦面积更大一点,简单是简单,用起来效果还不错。

    对于杨智权的这辆牛车,镇上的人褒贬不一,可是顶不住它便宜啊,管他别人怎么说,每天还是有人坐。

    目前他的客户群主要还是以一些节俭惯了的中老年为主,这些人大多体力不太好,又不怎么舍得花钱坐车,一块钱的车费他们大多能接受,也乐得轻松,速度慢点那是不计较的。

    说白了,杨智权赚的就是一个辛苦钱,每天又要赶车又要照顾水牛的,活儿也不轻,就是不需要什么大力气,像他这种身体不大好的人,只要肯干,也能有些收入。

    如今的水牛镇虽然说是比从前繁荣了不少,但是像杨智权他们这样的没有稳定的收入来源的家庭也不在少数,有人见杨智权这样每天赶着牛车也够赚钱养家的了,便起了跟风的心思。

    老周这天下午坐在自家小屋看这些表格的时候,就发现有不少人就写着领了牛回去打算让它拉牛车。

    “这牛车要是多了,到时候生意就不好做了吧?”肖树林拿过他手里的几张表格看了看,说道。

    “嘿,那可不一定,咱们镇上就是闲人多,没几个上班的,很少有赶时间的时候,现在他们是还有点放不开,等往后习惯了,坐车的人就多了。”罗蒙对他们水牛镇还是十分了解的。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