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旗小说 > 苍生书,风骨剑 > 第412章 文人风骨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旗小说] https://www.leqi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曹酒衣略略出神:“‘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儒生能做到此,确实无愧‘风骨凛凛’四字。”

    萧逐凤继续说道:“后来,在南下去雷州找师父的途中,我又遇见了一个读书人,他叫张执牛。

    初见时他,他被黑店的土匪扒光了衣服,关在笼子里,等着被做成人肉包子,狼狈得一塌糊涂。

    我顺手将他从土匪屠刀下救了出来,当他说他叫张执牛的时候,我立马记起来这个人。

    去岁“儒武大会”儒会上,文院以‘望月’为诗眼出题,好叫甄子羽用剽窃而来的《静夜思》夺魁,当时儒会前八有七名出自文院,入围前八唯一一位非文院儒生,便是这位潇湘书院张执牛,当时的作品似乎叫做《月夜吟》。

    那时文院向来与仅次于文院的潇湘书院不对付,作为潇湘书院的读书人,能在儒会上力压众多文院儒生取得名次,张执牛的这份才华,相当不差。

    这个张执牛并未能考入文院的最大原因,就是他少时在潇湘书院读过书,屡次在入院考试中被文院刻意针对。

    我问他既有此等才华,为何不在朝廷中谋个一官半职,好好的安京城不待,要南下几千里,去兵荒马乱的雷州。

    我这一问才知道,这个名字口气颇大想要‘执牛’的年轻人,原来还在我朝户部和兵部都当过小官儿。

    张执牛既无家世背景,又无钱财打通关系,自然在官场上举步维艰。

    那时候甄如法在六部一手遮天,据张执牛所说,他在户部和兵部任职期间,虽是微末小官,但接触到的东西不少,有些事情,上官不愿做,就推给下官,下官也不愿做,再推给更下的官,一来二去,便有不少推到他的面前。

    通过那些杂到不能更杂的杂事,张执牛有了些见微知著的深刻见解。

    彼时战乱未起,我也还没弑君,大夏朝政看似稳固,而张执牛只是根据户部历年开支和兵部他能接触到非常有限的大夏以及北莽的兵力军费情况,就能管中窥豹,看出好些东西

    那时他说大夏朝政内忧外患,内忧固然棘手,外患却更是已到了几乎病入膏肓的地步,大夏能否免于一场生灵涂炭,在于师父能否保住北境军权,师父丢了北境军权之后,我朝几乎陷入满盘皆输的死局。

    真知灼见呐!

    而他张执牛之所以背井离乡一路南下数千里,是他坚信我朝倾颓在即,他要到南疆找到师父,为大夏谋取一线生机,为我大夏保留一颗火种。

    最后他说的话我至今记得很清楚。

    他说‘此前二十年,我始终抱着”

    今日正午,正在一布庄发放抚恤银的耿恕被突然遍布满街的步卒二话不说抓进大牢。

    经过曹酒衣麾下精干心腹仔仔细细地核实名单和实地走访,调查之人惊奇地发现此人不仅未行阴毒龌龊之事,还未私自克扣一两抚恤银,因而在狱中其实并未受到严刑拷打。

    不过在事情核实之前,青州大牢里的狱卒有意无意的针对与苛待,就已经够这儒生耿恕吃一壶的。

    耿恕一介书生,本来兢兢业业好好做事,却被押进大牢,此时自然有些怨气,亏了是面对心中极为倾佩的萧逐凤,才压下心中的一股怒火。

    萧逐凤没有回答他的问题,反问道:“耿恕,你为何来青州?”

    耿恕道:“自然是来发抚恤银。”

    萧逐凤挑挑眉:“泱泱大夏,还会缺了几个发放抚恤银的官员?

    你不来,自然有别人来发,哪里需要你这个左散骑常侍之子亲自来青州发放?”

    萧逐凤稍作停顿,又道:“耿恕,其实你早就知道他们来青州之后不会足额发放抚恤银,是不是?”

    耿恕张张嘴,欲言又止。

    萧逐凤继续道:“也就是说,不用我说,你也知道自己为何被误抓

    耿恕终于开口:“青州之战,可歌可泣,我大夏朝,应该感谢青州,感谢那些在战争中浴血奋战付出生命的人,抚恤银是朝廷唯一能给他们的补偿,我看不惯他们连这个都要染指。”

    萧逐凤点点头:“那你知道他们会杀人吗?”

    耿恕一愣,旋即攥紧双拳,怒道:“他们怎么敢!”

    萧逐凤叹了口气,又换了个话题:“你是七品不惑境儒生,意味着入朝做官之前,你曾在文院读书。”

    耿恕点点头。

    萧逐凤突然想起一个故人,幽幽道:“文院求学的日子,过得不大顺心吧?”

    耿恕道:“我到底还有个官居左散骑常侍的父亲,在文院时再不招人待见,也总没人敢欺负到我头上,不敢说不顺心,那些家中无权无势的同窗,才是真正可怜。”

    萧逐凤转向曹酒衣:“你看,我朝官宦之家的读书人,就算从小就在官场那大染缸里耳濡目染,也不都是那般不堪的。”

    说罢,萧逐凤转回来,面朝耿恕轻轻作揖:“事急从权,错抓了你,狱中受了委屈,萧某人在此向你说声对不住。”

    有铮铮傲骨的读书人自有一股傲气,可只要受到尊重,就会报以至少是同等的尊重。

    耿恕受宠若惊,回揖道:“萧先生此举以青州百姓为先,做得对做得好,是在下不识大体,在下受点儿委屈不足挂齿,萧先生无需挂怀。”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