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旗小说 > 苍生书,风骨剑 > 第426章 观潮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旗小说] https://www.leqi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萧逐凤带着祖母和兰儿,没几日就抵达了临近东海的洪州。

    一路顺遂,没出什么岔子,实际上,如今萧逐凤与王素君祖孙二人在大夏境内结伴而行,想出岔子都难。

    这日清晨,萧逐凤驾车离开洪洲城城门,驱车三十里,来到东海边。

    祖母与兰儿在远处浅滩处玩耍,萧逐凤独自坐在海边一处高耸峭壁之上,看着冬日波涛汹涌的东海。

    纳兰观潮不是第一个观潮有悟的高品武者,也绝不是最后一个。

    实际上,武道之人临海观潮的典故由来已久。

    传说三千年前,有位至今仍为武道中人所津津乐道的武道大宗师,名叫宋鹤川。

    宋鹤川年少成名,天纵奇才,武道修到三品不灭境之后却长久为瓶颈所困,数十年不得寸进,某年与某高品修者对战后大败亏输,武道心境受损,于东海隐居。

    宋鹤川潦倒数年,某一日醉酒观潮,七天七夜后顿悟,突破瓶颈踏入二品通天境,又一鼓作气,在数年间修到二品通天境大圆满,其修为之高战力之强,传说可与当时存世的佛门一品极乐佛陀一争高下,被视为有史以来第一个有望登顶武道,成为一品武神之人

    宋鹤川的结局如何,正史上语焉不详,野史上众说纷纭,甚至连这个神乎其神的“观潮”的故事的真假都有待考证,唯有一点可以确认:宋鹤川没能成就一品武神,最终陨落。

    可这并不影响后世武者一直对“观潮”一事趋之若鹜。

    特别是在东海这传说中宋鹤川的顿悟之处。

    其实东海之大,海岸线绵延数百里,三千年前宋鹤川到底在何处观潮,早已不可考,而距洪洲城三十里的此处由于岸边峭壁耸立,有别处没有的惊涛拍岸之景,波涛汹涌尤为气势震天,千百年间被传为宋鹤川的观潮顿悟之处,也就成了天下武者心中观潮的最佳位置。

    每年夏在此自讨苦吃,与凛冽寒冬相抗。

    冬季东海畔观潮之人少了很多,虽时不时不乏有真正有些修为在身上的苦修武者慕名前来,这些人中却少有人长久坐而观潮,看个几天,看不出东西,自然也就悄然离开

    此时的东海岸,除了萧逐凤一行三人,只有三四个武者坐在各处峭壁之上安静望向大海,彼此拉开一定距离,互不打扰。

    萧逐凤坐在某处位置不错的峭壁之上,看着波澜壮阔的大海。

    自多年前的纳兰观潮以来,这些年来从未听说有哪个高品修者在此观潮破境,至于七八品的武者观潮破境的传言倒是层出不穷,不过这些传闻的真假姑且不论,本来也不在此时的萧逐凤在意的范畴。

    萧逐凤觉得“观潮”这种东西,虽然虚无缥缈,可能当真还是有些用的,北莽纳兰观潮给自己起名“观潮”,总不会就是忽悠世人沽名钓誉吧?

    纳兰观潮那大戟挥出,确确实实如传言所说似乎蕴含着汹涌澎湃的怒潮之威,这可是去岁萧逐凤在冰擎山后山亲眼所见。

    反正除了仔细研读师父留下的那本《习枪录》,萧逐凤此时本来也没有太多在武道上突飞猛进的法子,来看看大海以求窥见那一线福至心灵的感悟,总比一直在安京城待着强些。

    海潮汹涌,潮涨潮落,不舍昼夜,无穷极也。

    萧逐凤从白天看到晚上,看到祖母都带着兰儿先行去临海的客栈中睡下了,也没看出个所以然来。

    夜幕降临,夜色下的大海漆黑一片,夜晚的海风吹拂,海畔更加寒冷,白日里与萧逐凤一同观潮的几名武者也尽皆离去,只有萧逐凤一人在黑夜中继续看着大海。

    萧逐凤坐在峭壁之上,一个膝盖立起,右肘拄在膝盖上,右掌捧着脸,一边观潮,一边发呆。

    突然,萧逐凤瞳孔一缩。

    大海中有什么东西正在向岸边迅速逼近。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