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旗小说 > 钢铁时代 > 第七十六章 面粉厂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旗小说] https://www.leqi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轰鸣的拖拉机,在整块整块的田地之中,快速的向前,把前方的小麦,一点点的割到,只有一个割的功能,收割机的速度,比后世的还要快一些,再加上这个拖拉机的马力上面,算的上是大型,别说是带上七八米的收割滚轮,就算是再大一点,也没问题,一小时差不多能够完成15亩的收割任务,在拖拉机之后,数个壮汉,跟在拖拉机的身后,把一亩地的麦子,给集中到一起,捆成捆,然后放在旁边,等着拿到旁边脱粒

    专门脱粒的机器也准备好了,就放在田间地头,一共做出来了数百个,有专人负责弄这个东西,哪怕是人力,也都不慢。

    这个时代,麦子的收割,完全依靠是手工的,一个壮劳力,一天能够割完1.5亩的麦子,已经是一个不得了的数字了,哪怕是那些专门的麦客,也不会超过3亩,可是机械的收割,改变了这种情况,一台机器,一个人,最多加上捆麦子和打麦子的,算7个人吧,一个上午5个小时,足足75亩,每一个人还不劳累,弯腰割麦子,被麦芒等扎着,还有机械劳动的体力,和现在跟在拖拉机的身后,一路整理麦子,这种差别实在是太大了,效率何止提升了数倍,劳累程度也会大大的降低。

    旁边看着收割的吴广仁,嘴已经笑得合不拢了,地主最重视的,就是土地,土地的收成,关系到一年的收入,5月的天,说变就变,说不定一场雨下来,会让一年的收成泡汤一大部分,快捷的速度和效率,代表着只要有几天的晴天,就可以完成麦子的收割,这代表的意义,一个老牌的地主非常明白,两个地主,在见到了拖拉机的非凡效率的同时,就都开始跟杨元钊套近乎,软磨硬套的问着有关拖拉机的情况,他们关心的只有一个,那就是得到一台,或者是几台拖拉机。

    近水楼台先得月,杨悦培养拖拉机手的时候,他们的几个佃户参与进来的,而且学的很好,在两个地主看来,以前可能要几十人,甚至上百人,十来天都未必能够完成的麦收,在机械化的帮助下,使用的人最多就七八个,可是效率最少提升一倍,这都是净的收入,相对而言,拖拉机或许高昂的成本,已经不再是问题了。

    两位地主的要求,,最多最后加上一些增白剂,让它的卖相更好,这就是洋面粉的全部生产过程,其中又有多少科技含量,他甚至可以设计出来一个自动化的生产线,从面粉生产到包装,几乎都是机械控制

    “吴叔,赵叔,口说无凭,最多一两天,我就能够把机器拿出来,到时候,我们再商量!”

    吴广仁和赵书明对视了一眼,都从对方的眼睛之中看到了渴望,洋面粉的销量之好,可以说是个人都知道的,如果能够掌握到方法,那简直是一条摇钱树,相对而言,拖拉机减少的人力,就不足为奇了,现在只有10台拖拉机,相对而言,它的任务非常繁重,其他的地方,多请一些零工,就可以完成收割,只要不下雨就好了。

    一天的时间,10台拖拉机,完成了36亩的收割任务,这样下来,最多7,这一片的麦子就可以收割完成,最关键的是,这个收割,不是只是收起,而是全部的变成麦粒,直接的摊在晒场之上,就可以晾晒了,这比之前效率不知道提升多少。

    回到客栈的杨元钊,一头扎进了一体机之中,上海已经有了面粉厂,虽然规模小,机器也比较落后,可是机器是有,他结合着图纸,特别是一些小型的船用蒸汽机,军工科技远比民用科技要强大的多,修改了几种金属配方之后的,蒸汽机无论是功率还有稳定性,都比之前有很大的提升。

    用一台船用蒸汽机,带动石磨,这有些太浪费了,杨元钊借助着传动装置的,一台20马力左右的小型蒸汽机,这是杨元钊在上海水师之中,复制下来的,他甚至不是水师的主动力,要知道,越是沉重的舰船,他所用蒸汽机马力就足,就好比海祈号,几台发动机下来,总马力数,居然达到18000马力之多。

    除了动力装置,就是传动装饰,杨元钊需要把动力和传动,还有十来个大小不一的石磨连接起来,在动力的推动之下,共同运转,这样可以让生产的效率提升不少。

    机器的设计初步的完成,杨元钊也在一体机之中生产出来了第一套面粉机器,占地不小,需要一亩地左右的厂房,这个暂时解决不了,先在杨元钊院子之中,用塑料和稻草,搭建了一个棚子,然后让铁匠们帮忙,把东西的安装好。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