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旗小说 > 钢铁时代 > 第一百四十二章 约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旗小说] https://www.leqi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杨元钊是一个很有决断的人,在认真考虑清楚完了一切之后,杨元钊就给远在美国的哈比回信,这一次的电报,杨元钊没有简略,因为牵扯的重大,威廉姆斯或许没办法,但是拉拢是可以的,史密斯必须要流下来,一个化工学的科学家,在这个时代,绝对是难得的人才,所以在足足几页,甚至是分了好几次发送的电报之中,详细的讲了他的看法

    史密斯这个教授,可以在现在,就完成合作,每年200万的投入,也可以做到,在某些条件的情况下,还可以做的更多,条件非常的简单,那就是让史密斯向中国这边,更加倾斜一些,看他倾斜幅度,给予更高的待遇。

    至于威廉姆斯,这个可以说是钢铁业的知名教授,美国联合钢铁公司的建立,都跟他有着牵连,拥有设计2000万吨以上的大型钢铁集团的能力,这样的人,错过了很可惜,不能得罪,可以跟他签订一些意向,比如小型炼钢厂的合作意向,每年支援一部分资金,结一个善缘。

    哈比接到电报的时候,已经是快5天以后了,看了杨元钊的电报,他也算是了然于心,作为他,恐怕面对着这样的选择,也会做出同样的事情,原因很简单,威廉姆斯的目标太大了,2000万吨,几乎相当于英国,法国,德国三国的钢产量,当然了,是平时的产量,一个国家的底蕴,特别是英国这样的世界霸主。一旦采用战时经济,绝对会突破千万。

    可是一次性建设2000万吨。一亿美元的投入,绝对会让整个西方世界侧目。本身在中国就有特权的列强,一定会查根问底的,这样根本不利于包头,甚至德美的发展。

    哈比想了一下,首先把威廉姆斯请来,委婉的表达了德美的意思,对此,威廉姆斯有些失望,却没有多说什么。过去的8年时间之中,他遇到了太多太多的类似事情了,一亿美元,2000万吨的庞大联合钢铁公司,不是这么容易就建成,他来德美,也没有抱着一定成功的愿望。

    威廉姆斯猜中了开头,却没有猜中结果,在拒绝了威廉姆斯之后。最后哈比想要跟他的研究所合作,设计一个以150吨炼钢炉为主体的钢铁厂,一共3个炼钢炉,日产量在500吨左右。年产20万吨的钢铁厂,这个设计和兴建的工作,可以交给威廉姆斯研究所。

    这样的规模。在美国,可以说是多如牛毛的。照例说,威廉姆斯并不把他放在眼里。可他想想之后,还是答应了下来,一方面来说,哈比给出来的资金很庞大,每年固定赞助的50万美元,用于炼钢工厂的设计,还有后续的技术支持,也包括一些专利技术的使用,这都是举手之劳,不会靡费什么,威廉姆斯可以轻易的做到,而另外一方面,150吨的炼钢炉,在这个时代,也算是最大的一种,美国最大的平炉,也不过是200吨左右,大型炼钢联合体,是把炼钢炉的数量,增加到了一定程度而已,从最根本的来讲,一个大型的炼钢厂也是一个个的小型炼钢厂的结合,在这个合作报告的最后,也有到了成熟的时候,不断的扩大炼钢厂的意向。

    一次性建立一个联合钢铁基地,如果无法做到的话,从小做起,逐步的发展,或许是一个选择,按照报告上面所写的,哪一个地方,是一个天然的钢铁基地,不但拥有储量惊人铁矿矿山,也拥有丰富煤炭资源,最关键的是,德美甚至可以拿出几千万的美元的前期准备资金,不管是否能够履行承诺,这个两钢厂使用的都是新式的炼钢炉,小型炼钢厂,威廉姆斯不怎么看中,可是他的弟子,他的研究生,甚至是研究所的普通技术员,需要一个这样的炼钢厂,来对普通的科研人员的研究,是有好处。

    简单的达成了协议,威廉姆斯也就离开了,50万看起来不少,威廉姆斯这个级别,不怎么放在眼里,如果不是执意想快,可是农业依然是经济的重要地位。

    坐着火车,穿越了新英格兰地区,沿途不时的看到英伦的风光,仿佛置身于英国本土,哈比不由感慨,美国跟英国有着不小的分歧,但是就基本层面来说,受到了极深的影响,难怪在许多国际问题上面,美国或多或少的是站在英国的一方,这从眼前的景色上面,就可以得到这样的认知。

    耶鲁大学的农业系,也算是耶鲁大学比较知名的一个系,虽然在建校的时候,没有成立,可从成立之后,却迅速的发展,依托着新英格兰地区出色的农业环境,成为了周围地主家庭报考的主体。

    就主流的科学界来说,在美国,农业学家也不太受到重视,大多数,都是农场主出身,他们之所以学习农业,是为了继承自己的家业,一定程度上,他们的农业知识,只是放在种田之上,大多数都回到家庭,用来增加土地的产出。

    杨悦给出的名单,几乎在第一时间,就传给了远在德国的哈比,哈比也顺便把这些都传给了在美国的职员们,一个多月的时间之中,这些职员们做了相对比较细致的工作,名单上的20个人的基本资料,还有现在所处的环境,基本上,都放在哈比的手中了,列车之上,哈比一次次的翻阅着这些资料,权衡着的比较有把握的选择。

    亲自出马,必然要一次成功,想到杨元钊命令之中的最起码两个目标,哈比在材料之中,很快的圈定了两个。

    杨悦在美国,是拥有的不少的同学和朋友的,他作为一个清国人,又受到排华法案的影响,在美国也是备受歧视,可在学习气氛浓郁的耶鲁,因为杨悦的视野开阔,在农业上面的天分非常的高,一定程度上面,成为了他在美国的基础,这一次,为了扩大和成立整个实验室,向着自己的同学发出了邀请。

    火车终于抵达了车站,哈比缓缓的走下车,几个职员,前来接站,当马车驶出了火车站之后,就向前飞驰,哈比已经决定了要寻找第一个目标。

    约翰?哈里发,这是一个典型的美国人,他正在耶鲁大学附近的一个小公寓之中,这是一栋单面楼,有几十年的历史了,显得有些破败,只有25岁的他,是一个3岁孩子的父亲,这在美国,是很少见的,这个时代的美国,更多的是选择晚婚。

    学农业的约翰,是少有的几个,家里没有继承土地的学生,他是因为自己的意愿,考入到耶鲁大学之中,因为相同的兴趣,他跟杨悦成为了朋友,杨悦的朋友之中,他是相互之间关系最好的,他的名字,也在杨悦的名单的最上面。

    约翰最近很烦,农机公司的活,再也干不下去了,学农出身的他,很反感那种夸大的介绍,在他感觉,这是在骗,虽然这个农机是有作用,却没有介绍的那么的夸大。

    在这个时代的美国,全部的销售人员都夸大,他拥有一手不错的维修技术,对农业也相当了解,就介绍产品而言,是公司必不可少的,每月都亮着红灯的销售任务,一定程度上面,让他很是无奈,这已经是连续的3个月挂零的,看着销售主管黑着的脸,让他无法继续下去。

    之所以犹豫,还在于35元每月的薪水,是他们一家人的希望,如果没有的话,他恐怕下半年就过不去了,作为负担一家子生活的人,他的失业,会对家庭产生毁灭性的的后果的。

    烦躁之下,约翰用力的拍了拍脑袋,口中微微的叫道:“约翰,振作起来,你一定行

    用冷水洗洗脸,正要到楼下老彼得餐厅吃个饭,下午就要上班了,不管如何,还要打起精神,这个时候,门外传来敲门的声音。

    约翰走到门口,信口说道:“朱迪,你回来了么,今天怎么这么早!”

    口里这么说着,约翰还是下意识的打开门,接着他愣住了,门外并不是他的妻子,而是一个陌生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