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旗小说 > 钢铁时代 > 第一百五十一章 包头一号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旗小说] https://www.leqi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一门技术,或者一个机器,要增加它的效果,需要很多方面的努力,细节,各个子项目,甚至是优秀的工人控制,都是其中重要的方面,可总体而言,就机器而言,最大的,也是促进最强的改进,无疑是动力方面的进步。

    过去的几百年之中,对于机器和工业领域之中,最大的变故,就是工业革命,这一场席卷整个世界,关于科学,关于产业的革命方兴未艾,从最早的工业革命开始,就是基于动力的改进,从蒸汽机带来第一次工业革命,到电力为主要能源方式的第二次工业革命,恐怕也只有到了第三次工业革命的时候,没有改进主要能源,却在微电子和材料科技上面入手,当然了,从本质上说,还是对于生产力的根本改造和提高。

    现在这是什么时代,1908年,20世纪刚刚迈开步伐,第二次工业革命在很多的工业国家都只是雏形的基础上,动力方面有了巨大无比的提升,从主流的120150马力左右的蒸汽机,一下子提升到了1020马力,动力上面,足足提升了7倍,带来的整体效果的提升,甚至对纺纱机的提升是惊人的。

    强劲的动力,能够带动更加棉锭,更快的转速,这无疑是对于这一个机器的工作效率的巨大提升,当这个大势提升到一定程度的时候,其他的方面,都是末节,整体提升会极为明显。

    一体机的帮助之下,杨元钊可以轻松的完成一台机器调整工作。从基础的结构,到使用的材料。任何可能出现的问题,都会在实际之中,得到解决,这不,才一晚上的功夫,杨元钊就设计出了新的纺纱机,速度达到了之前的5倍以上,这是稳定运行之后的最佳效果。可是幅面,最少是之前4倍,一台机器的工作效率,绝对在之前的20倍以上,但是到底能够有多少的提升,还要看在实际之中的使用效果,一台机器。要多少熟练工人才能够照顾过来,这些都需要逐步熟练之后才行,单锭的产量,毫无疑问,会达到每年2包的惊人数值

    一体机之中,忙碌了一个晚上的杨元钊。露出了一丝笑容,一台略微有些怪模怪样的机器,就此成型了,杨元钊只是在机械的层面上,把这个机器制造出来了。考虑的更多的是它机器本身的运转和效率,而没有考虑到实用性。更别说是美观性了,好在,这个机器已经可以平稳的运转,连接上蒸汽机之后,也会让蒸汽机的动力更加平稳的转移到这里。

    看着轰鸣着的,不停运转的棉锭,杨元钊的嘴里露出了一丝笑容,道:“你是实验一号,就先叫你包头一号吧!”

    就这样,大名鼎鼎的包头系列机器的原型机,悄无声息的诞生在了一体机之中,这开启了中国机器时代的开始,无数年后,有无数的学者,研究包头奇迹的时候,都会把包头一号,列为最重要,也是最标志性的一台机器,虽然它从完成到退出,才2个月的时间,之后就被后续的型号所代替,可是他代表的意义,却是其他任何机器所无法代替的。

    满脑子都是包头一号的改进方案,却没有最终下手,杨元钊不知道在什么时候,才在疲惫之中沉沉的睡去,包头的天慢慢的亮了。

    第二天,一大堆的东西,从仓库之中运了出来,这都是杨元钊昨天晚上放在仓库之中的,已经做了分解,不复原来整体的形象,组织了十来个钳工,这些人也算是之前几个月的储备,他们加入到了包垦公司,没有合适的本职工作,暂时在水泥厂帮忙,或者负责其他工厂的设备的维修,后者几乎很难,这些被杨元钊多方改进生产出来的设备,很少出现问题的。

    这一次,组装机器的工作再一次的用上了他们,钳工们在青工的帮助下,对测试用机器进行一一的打包,按照顺序,装上了车,在一群人之中,多了一个金发碧眼的家伙。

    来的人封装的机器上面,约克很清楚的看到了,这是纺织机,确切的说,是纺纱机。

    工业革命,从英国开始兴起,在列强的国家,已经基本上完成了,可是工业革命的起始,还有最重要的指标,绝对是纺织业,就拿英国来说,第一个完成工业革命,拥有这巨大的生产力,拥有者世界上最强的战列舰,可是最挣钱的,衡量强大的重要标志,居然是纺织业。

    是人都要穿衣服,衣食住行,可以说是人生存下来的基本要素,英国拥有广阔的殖民地,以英国和世界各个列强的想法,殖民地不过是原料产地和商品倾销地,机器,军火,设备,他们买不起,可是衣服总是要穿的吧,就拿中国每年进口的棉布,从英国进口了3亿匹,就可以知道,人口众多的殖民地,市场有多少,英国能够支持这强大的海军,一方面是广糅的殖民地带来的原料,另外一方面,何尝不是纺织业贡献的。

    世界各大列强,曾经崛起的诸多国家,纺织业都占据着相当份额,英国如此,美国如此,甚至不久以后的日本,也同样如此,没有一战时候,日本纺织业,丝绸业的赚钱,日本怎么可能从一个债务国,一跃成为债权国,真正的跃居世界强国之林,依靠纺织业的巨大收益,完成了工业化的过程,逐步获得了军事上面的优势

    正是因为纺织业的相当重要,才让无数的科学家投入到这个里面,以现有的条件之下,这种提升达到了一个极致的,如果没有大的变化,不会有大的提升。

    当然了,约克也知道,跟那些三酸二碱的设备一样,包头也从德国进口了一个12万锭的纺织机器,那个就是从他工作的机械公司一墙之隔的慕尼黑棉纺织总厂拆下来的,跟现在德国的一流设备,有相当大的距离,可是他约克,也不是什么顶级科学家,对于棉纺织有深厚了解的强者,哪怕是二手设备,他也无从修改。

    怀着忐忑的心情,见到了杨元钊,杨元钊也没多说什么,直接让约克跟上,他已经装车打包的东西,运到研究所的一个房间。

    这段时间,研究所已经基本建成了,等待着从美国到来的科学家和工人们的到来,前天他接到哈比电报的时候,就知道,船已经安全的抵达了日本,估计在日本休整几天,会在几天之后,抵达天津,然后顺着天津和即将贯通的京张铁路,一起来到包头。这可是最大规模的人才和技术引进,不枉杨元钊之前的努力,高标准严格的兴建了不少的研究所和厂房。

    研究所很大,除了专门留下来的研究室,剩下的还有不少的空位,他们所去的,就是其中的一个空位,在哪里,还有十来个纺织女工,其中甚至还有两个外国人。

    确切的说,他们是德国人,在德国招募的工人,大部分都是单身而来,异国他乡的冒险冲着钱而来,单独一个人就可以了,没必要让家人也跟着,可是其中还是有例外的,其中有12个工人带着家属一起来,他们大多数都是家庭妇女,却也有曾经当过工人,这两个就是其中之二,他们就在拆下这个装备的慕尼黑棉纺织总厂工作,杨元钊也是偶然看家属信息,这才注意到了。

    肥皂厂的投产,让杨元钊看到了,严格的规章制度的,带来各方面的巨大变化,所以不管这两个人到底实力怎么样,水平怎么样,都会介入到棉纺织厂的管理之中,而且是主要的管理,协助着刘澍做好规章制度的制定,这样有利于在第一时间,让整个棉纺厂都标准化起来。

    约克跟大部分的工人也很熟悉,对着两个德国妇女打了一下招呼,眼神落到了还在包裹着的机器上面,这个机器庞大无比,用了十来个马车,现在只是卸下了一部分,十几个钳工在哪里忙碌着,似乎是按照图纸,准备组装机器,约克心中一动,走上去,拿起了一个钳子,也跟着装配了起来。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