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旗小说 > 钢铁时代 > 第一百五十九章 女工思索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旗小说] https://www.leqi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第二天一大早,不到5点起床,收拾东西,没有吃早饭,第一批工人,就顶着星光,前往上机了,现在的,已经不是之前测试时候,只有一台机器了,还是刚刚完成的,没有进行优化的,在过去一周多的时间之中,杨元钊全力以赴的通过一体机生产,木匠们按照要求,制作各种的部件,然后在安装工人的帮助下,安装成成品,从纺纱机,到织布机,已经初步的完成了100多台。

    这100多台机器,改装的差不多了,暂时借用了5个大的实验室,这些机器,全部都放在了其中,200个人为一个小组,分别的进行空转和上机的实验,整个步骤,跟之前实验时候一样。

    摆红缨是第一组,他进入到这个实验室之中,就再也挪不开眼睛,纺纱机和织布机,她一眼就能够看出来,这些机器的功能,可是眼前的这些机器,明显跟他之前操作的不一样,金属的棉锭,看起来更加的宽阔,更加有美感,一看就知道是高档货。

    她作为这一组之中,唯二的两个技术能手,是最前面上机的,跟着他一起的还有另外一位能手赵凤,她们之前见过,也交流过,两人的实力,应该是相差无几的,负责教授他们的,正是庄敏,庄敏在众人的目光之中,首先上机操作,行云流水的操作一番,纺纱机轰鸣之中,把棉花都纺成纱了,高支纱,绝对质量极佳。

    学习这个纺纱的,都是熟手,特别是摆红缨和赵凤两人,愕然的看着这个纺纱机的运转,速度明显比他们之前使用的机器快得多,他们不知道,这个速度。还只是普通的速度,跟之前德国二手机器的速度差不多,如果真的要是全部加快,会让她们惊呆的。

    “好了,你们两个,先上来试一试!”在庄敏的点名之下,摆红缨和赵凤首先上前。她们是第一次摸到这个机器,可多年的纺纱经验,让她们在刚刚的观察之中,已经差不多的学会了,速度要比庄敏慢的多,却没有多少错误。每一个步骤都是按照规章来。

    只有真正的使用一个纺纱机,才能够感受到纺纱机的功效,速度比她之前使用的,最少快一倍以上,还有接线等非常的舒服,线头就在哪里,随手就可以接上。摆红缨之前在纱厂的绝活,单手快速接头,在这里,似乎没有多少使用的地方,线头也好,棉锭也好,都是在最舒服的地方等着,他可以轻松的用手接上。

    一次两次三次的实例。从易到难,一些水平比较好的女工,几乎都在前面出手,当100多台纺织机前面,都站着人员的时候,整个试机工作,也达到了一个"gaochao"。挤满了200人房间里面,丝毫都看不到拥挤,两人一台机器,大家都分别在自己擅长的机器上面操作。人数分配也是如此,一般都照应着一次能够进入多少纺纱工人和织布工人

    从场面上看,织布工人比纺纱工人,更容易进入到状态,织布的这不是一个骗局,甚至这个工厂,是比湖北织布局更加庞大的工厂。

    最关键的是那些纺纱机器,作为一个老纺织工人,摆红缨非常清楚,机器的性能,在某种方面上,代表着产值和产量,湖北纺织局的时候,单锭的年产量,大概是七八分之一包,就纺纱机的最低速度,就是2倍了,后来见识过2倍,3倍,甚至是4倍的速度,摆红缨可以清晰的估计到,这个棉锭,当一个熟练的工人,操纵着它,进行满负荷的运转的话,一年起码在一包以上,六七倍的比例提升,这个棉纺厂,绝对不简单。大风小说

    不简单归不简单,这个棉纺厂投资巨大,总投资绝对不会少,包头在这方面的魄力上面,似乎比武汉,比上海,甚至是天津,都要强大的多。

    知道这个企业,不是随随便便,拉出来玩的企业,魄力和投入上,要高于湖北织布局,摆红缨就知道,她的工作是有持续性,仔细认真的思考一番之后,回忆一下几天来的收获,摆红缨把他的一些心得,还有一些意见,汇总成了一个报告,然后报上去了。

    说实在的,当这个报告报上去之后,刘澍也没有想到,一个女工,在几天的观察之中,就会提到这么多的意见,他无法确定这个意见到底是否是正确的,可是能够提供这么多的东西,足见这个摆红缨的厉害了,这样的事情,他也无法处理,直接就转了。

    刘澍把意见转道了杨元钊这里,杨元钊愣了一下,他没想过,在民国的工厂之中,会出现这么的一个女工,从某种意义上,中国的工厂,未来的包头工业区,需要的,就是如同摆红缨这样,实际经验丰富,又懂得思考,会从实际经验之中,给出建议的人。

    这份薄薄的报告,杨元钊看的很认真,甚至每一个方面,他都专门的去尝试过,去试验过,在忙碌了一天,经过了约克和杨元钊的一致确定,基本上肯定了这个报告的价值,这个报告之中,已经把一些他们忽略的,在实际的工作和生产之中,会遇到的问题,都系统的提出了一遍,就这一点上,这个报告已经有价值了,

    机器的调整,几乎是立刻进行,这些都是简单,又不是针对整体全局的大修改,只是一个局部,换上几个零件就好了,完成了设计的工作,然后又让德国女工进行规章上面的调整的,德国女工很是死板,不过杨元钊胸有成竹,当整个实验的效果,彻底的摆在了两个德国女工的面前的时候,这些德国女工也不说话了。

    就这样,新的规章制度,开始运行了,大量调整,一一的进入到了体系之中,特别是对于那些不熟悉的,进行突击的演练,在杨元钊的一体机之下,在木工,还有大量的安装工人的帮助之下,估计5万锭的棉锭的安装,估计是一点问题都没有的,只要厂房确定,会在一周之内,完成安装,而最多半个月的时间,整个纺织厂,就可以生产出合适的产品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