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旗小说 > 铁血小千户 > 0032 心里没底啊!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旗小说] https://www.leqi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萧文明这人身材不高、相貌平平,然而说这几句话的时候却是杀气十足,把一个颇见过些世面的商人张守古吓得胆战心惊,脸上顿时没了血色。

    一时之间想不出应当如何应对,张守古一个愣神,萧文明的话又连珠炮似袭来:“好嘛!这个姓张的不老实,必定有所隐瞒!来人呐!这就给我将其给我拿下!扒光了屁股,给我打!打到他招供为止!你们手下不要留情,这次肯招供便罢,不肯招供,那就一定是暗通倭寇的匪人,打死了也就打死了!”

    如今外头正在大乱之时,诚如萧文明所言,就是当机立断把张守古给打死了,十有八九也是没人会追究的。

    然而萧文明嘴上说得厉害,却并没有杀了张守古的打算。

    他初来乍到,手上还没沾过荤腥,也没开过杀戒,要下这个当场打死人的决心,并不是件容易的事情。

    说出这样的狠话,无非是想吓一吓这个张守古,让他赶紧招认罢了。

    然而萧文明麾下这些子弟兵,却不知道他的打算,立即就有两三个人,走上前来,将张守古粗暴地按倒在地上……

    这些都是十五六岁的孩子,这一两个月萧文明好吃好喝的把他们待着,让他们身上攒了不少劲。

    可年轻的他们,手上却并没有个轻重——两三个人,七手八脚地便将张守古的右臂扭脱了臼,疼得这个四体不勤、五谷不分的富商“呀呀”大叫。

    张守古这人并没有什么骨气,但也显然并不是倭人的帮凶,吃了这么一点点小苦头就已经支撑不住了,立即就放声大喊:“别打!别打!我什么都说!我什么都说!”

    一听张守古松了口,萧文明便示意手下的子弟兵将他扶了起来,听他招供。

    可张守古交代的却并没有什么价值,只说“外头作乱的是倭人”这个情况,它也不过是从路边社的传闻里听来的……

    而这个传闻,在金陵城已经流传甚广、流传甚久,一开始还传的有鼻子有眼,后来传得久了,说的人多了,反倒让人有些麻木,渐渐的也就不当一回事了……【1】

    【6】

    【6】

    【小】

    【说】

    没想到,今日在金陵城外,果然发生了大的骚动,至于是不是真的有倭寇——张守古其实也没瞧见。

    他之所以把“倭人”两个字抬出来,不过是想骗萧文明帮他的忙而已,其实并没有什么真凭实据。

    这样的回答,萧文明是不满意的,便又逼问他是从何处传来的听来的传闻。

    然而张守古想了半天,只说是听自己的三姨太嘴里说出来的……

    可是张守古的三姨太,那就是个大门不出、二门不迈的小女人,像倭寇作乱这样的惊天猛料,她又是从何处听来的?

    这明显就不合常理啊!

    萧文明并不相信张守古的话,新手在他脱了臼的手臂肩膀上捏了几把,恶狠狠问道:“看样子你的苦头还没吃足吧?你这条膀子现在是断了骨头连着筋,看样子我得把你的筋给扯断了,你才知道厉害!”也赶紧去避难去吧!”

    那老头子一听这话两行,两行眼泪立即流了下来,念叨着说道:“可是……可是还有百姓没有逃出来呢!那么多百姓还在外头,要是被贼人杀了,这可如何是好啊?如何是好啊!我这老头子不中用,这把年纪早就活够了,可还有那么多年轻人啊……”

    说着说着,这老头儿便放声大哭起来。

    一听这老村长这样地痛哭,萧文明也不禁动容:人的性命毕竟同金银财宝不同——钱没了还能再赚,人死了那可就啥都没了——要是就这样关闭营门、坚守不出,那就相当于把还未逃进军营的百姓,全都至于有可能是倭寇的屠刀之下。

    在这种意义上,萧文明自己虽然谈不上是半个刽子手,但是他也是心有不忍的。

    方才那商人张守古抬出了关羽,关云长。关云长当然不会为了几两银子,就出兵血战,可为了百姓的性命,那就不一定了。毕竟关二爷当初就是看天下大乱,这才会从戎投军的,如果是关二爷在世,定然不会坐视那么多百姓死于屠刀之下……【1】

    【6】

    【6】

    【小】

    【说】

    从利益的考虑,萧文明自然是要寻求自保的;可从大义出发,他又不能见死不救……

    这时的萧文明,就感觉自己是一头小乳猪,嘴巴和屁眼里都插上了钢针,放在火上一个劲地烤——真叫一个进退两难!

    这时的温伯明却似乎看出了萧文明的困境,在他耳边低语:“萧兄,你是不是想救助百姓?”

    萧文明点了点头:“想是想,但我现在就这么些人马,就怕百姓救助不成,反而把自己搭了进去。”

    温伯明知道现在形势紧急,因此收起了平素里那副潇洒淡然的神情,异常严肃地说道:“那倒也未必。萧兄,你只要能够严守住营门,兴许赶来此处的百姓还有一条活命的路。”

    原来温伯明乃是临海县人,“临海县”之所以叫这个名字,顾名思义就是因为本县东边靠着大海,也因为靠着海,就经常会遇到所谓倭寇的袭扰。

    因此作为临海县本地人的温伯明,他对记载了倭寇的野史笔记颇为关注,也记下了一些先人的描述。

    根据他掌握的情况,倭寇虽然凶狠残忍,也颇有武艺,但只是一群散兵游勇,并且人数不多,更不会配备攻击城门、攻打军营所必须配置的攻城器械。

    因此,只要严守住军营的围墙,然后只打开一座大门,并且这座大门有萧文明手下精锐的三百子弟兵亲自把守,想要攻克却也不是一件容易的事。

    温伯明出的这个主意不算馊,应该来说是十分中肯的意见,按照后世的说法,算是极具可操作性。

    但萧文明心里实在是没有底。

    不光他手下的这些弟兄从来没有上过阵、杀过敌,就连他自己也只是战场上的一只小菜鸟而已,而他们第一次作战,就是在远离临海县的客场,并且面对的还是穷凶极恶的倭寇,能打成什么样子,萧文明真是一点底都没有。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