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旗小说 > 铁血小千户 > 0326 漕运水道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旗小说] https://www.leqi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那就事不宜迟,现在就出发!

    于是三百萧家军分成两部分,第一部分先划出一百老兄弟,由头目张俊率领,驻守在临海屯中,听从姐姐萧文秀的指挥。

    另外四百人,则分别由头目刘辰和胡宇带领,跟着萧文明一起行动,保护兼押送着桑淳元、桑忠昌父子二人前去洛阳办事。

    洛阳在长江以北、黄河以南的关中平原上。

    按照中国古代的地理政治观念,这座城市位于天下之中,便于朝廷管理大齐朝方方面面的疆土。因此太祖建立王朝的时候,便定都于此。

    此后逾两百年,大齐就始终没有迁都过。

    但是在这两百年之内,随着气候变化,关中平原早已不复往日的富饶,按照后世的说法,已经渐渐荒漠化了,光靠平时的粮食产出,勉强能够做到自给自足而已。

    可是都城洛阳还要养活三四十万驻扎于此的禁军,这些人的军粮开销就不是关中平原能够担负得起的。

    太祖皇帝之后,太宗、高宗两位皇帝,同样是深谋远虑,便在国家草创之际、国力鼎盛之时,一面将历朝历代原有的运河重新疏通,一面则新开掘了千里运河,终于打通了黄河和长江两条水系,这便是维系大气王朝经济和军事命脉的大运河了。

    运河由北至南,从京城洛阳出发,经支流进入黄河,由黄河进入通济、永济两条运河,进入长江、淮水,过长江之后再由江南河沟通苏州、杭州等地的富裕州府。

    因长江湍急,江上不便设立港口,因此一般的客商想要进入运河,从临海县到洛阳城的话,还必须先绕一个大圈去苏州走一趟,在苏州的港口上船,再经由支流水道进入运河

    不过萧文明却不一样,他自己本身就经营着一个海港,海港里有的是船,船既然能走海路,自然也能走江路,只需要在港口处选择一两艘可在狭窄河道航行的小船,或租用下来或直接出钱买下来,就可以了。

    至少一开始,萧文明是这样想的。

    海港本身就是萧文明开的,这样的事干起来得心应手,只用了半天时间,不但合适的船买了下来,就连靠谱的船工也雇佣下来了。

    然而眼下正是深秋初冬季节,西北风已然刮了起来,萧文明雇佣的都是海上行船的老水手,素来是靠风吃饭的,实在是不知道在逆风的条件下,怎样在长江里逆水行船。

    扬起的风帆,非但没让船舶在长江里移动一步,反而被江水和江风刮着倒退了不少……

    无可奈何,萧文明只能重新返回临海港,将人、物从船上卸下来,老老实实去一趟苏州城,再在苏州城的内河码头上雇佣船只和船工,进入长江运河。

    所谓术业有专攻,大抵就是这个意思了吧!

    现任苏州支付汤光耀,不但是萧文明老熟人,也是桑淳元的老部下,他一听说是萧文明出现在了运河港口,便忙不迭地亲自过来见面。

    萧文明现在会有江上的水匪赶过来打劫。

    过了江南河进入长江,同样十分顺利,虽然是逆流而上,但是船工技艺高超,几根竹篙子在水底这里一戳、那里一点,大船便似长了鱼鳍一般,在水中快速地穿行。

    逆流航行了不到一天,便向北进入了通济渠。

    通济渠沟通长江与淮河水系,河道就不如江南河那样的顺畅了,不少地方的河道变得十分拥挤,虽然还没有完全淤堵,不过在几处狭窄处,船舶拥堵的情况就比较严重了。

    萧文明的队伍身负重要的使命,原本应该多少使用一些特权,可以挤开前头一众拥堵的船只优先通行。

    然而他却不想过于招摇,并也没有要求这样的特权,只是随着船流慢慢地在通济渠里蠕动。

    如此这般,通过短短的通济渠,萧文明却走了整整的三天时间,方才进入淮河主航道。

    淮河的水文条件,要比长江差多了,不但河道狭窄,并且礁石、险滩极多,水流也是变化莫测。

    幸亏萧文明雇下的这几个老船工,那都是经验最丰富的,哪一处有礁石需要避让,哪一处有暗流可以利用,他们都清清楚楚。

    于是逆流在淮河里也走了两天的时间,便进入了广济渠。

    广济渠的水情,要比通济区更糟。

    在运河里断断续续走到第三天的时候,船工就给了萧文明这样的建议:“看这位大人并不是押送钱粮去京城的,那不如下船多走几步吧!看前头堵成这副样子,这样子朝廷还在疏通水路,不知道什么时候还能通呢!水路就是通了,少说也得十天时间才能到京城。走陆路,大概五六天就到了,反而更快。”

    萧文明这就陷入矛盾了。

    走陆路固然更快一些,但走水路无疑是更加安全的选择。

    因为水路实际上一直待在船上,而漂浮在水面的航船则是一个相对封闭的空间,并且萧文明那么多萧家军的弟兄在船上,就是有人有意想要有所不轨,那看了萧文明的阵仗也得给自己掂量掂量。

    不过即便如此,在水上这么十天半个月地漂下去,也难保不会发生危险

    并且再向船工打听,说是如果再拖延下去,那么即便是通过了广济渠,进入了黄河,也一样要下船步行。

    因为随着寒冬将至,黄河将进入凌汛时期,河面上飘满了冰,船行动起来就更加困难了。

    萧文明难以抉择,便同温伯明商量一下,温伯明是建议果断下船走陆路的。

    这个选择固然有温文明的理由,但萧文明还是有一丝不安,便又去找桑淳元商量了一下。

    桑淳元已知自己是必死之人,按理说“好死不如赖活着”能拖一段时间就拖一段时间,是宁可慢慢在水上漂着也不肯走路去京城送死的。

    然而现在的桑淳元,对于董鸿儒的愤怒已经远远超越了对死亡的恐惧,居然建议萧文明与其磨磨蹭蹭的,不如干脆利落,免得夜长梦多、节外生枝……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