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旗小说 > 铁血小千户 > 0413 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鼾睡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旗小说] https://www.leqi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其实这个问题问出来也是多此一举。

    古话说的好,“卧榻之侧,岂容他人酣睡”。

    中国历史上那么多割据一方的豪强,哪个不想着统一华夏,这是人的野心,也是人的天性,无可避免。

    不过也幸好有了这种刻在骨子里的天性和野心,才会有那么多杰出的仁人志士,总是付出自己不懈的努力,就只想要建造一个大一统的大帝国,也就是在这种过程当中,凝结成了中华民族的主体意识。

    这样的想法无可厚非,顾乐安要是当场承认,萧文明也认他是个心口合一的好汉,然而这时的顾乐安,却选择做一个口是心非的小人。

    “爵爷这样讲,可就小看顾某了,称孤道寡、坐南面北,也并非我的夙愿,我只想造就一个清平世界,还百姓安居乐业。所以事成之后,自当拥以明主,顾某情愿退隐山林,终日读书耕田为乐……”

    读书耕田以为乐?放你娘的狗臭屁!

    救民于倒悬之人的就不想做皇帝了?

    朱元璋的功劳总算够大了吧,将百姓从蒙古人几十年铁蹄的压迫当中解救出来,堪称是再造华夏第一功,可仍旧是当仁不让的当上了皇帝,更是不断的加强皇帝的权威,成为那时——又或者是历史上——掌握权力最多、最大、也最紧的一个皇帝。

    人家就表里如一。

    真心想要功成名就之后,退隐山林的人倒也不是没有,初汉三杰之一的张良就做到了,可是历史上又有几个张良呢?

    能够全身而退,除了张良本人之外,诸葛亮做不到、范仲淹做不到、李密做不到,其他人更是连边儿都别想摸。

    就凭你顾乐安能跟真实历史上这几位仁人志士相比吗?把他们的名字提出来就是在骂你!

    “顾百户这么说,我怎么就不信呢?”萧文明对于顾乐安的表演丝毫没有动心,“这事不是嘴里说说就完了的小事,说过了也就算了,听过了就当没听见,你们还是下山去吧!”

    顾乐安也曾经分析过萧文明的所作所为,看得出他也是个心怀意志的,原本过来还以为自己这样真诚的上门提出造反之事,萧文明就算没法当场答应下来,至少应该有所动摇,说上一句“容我三思”之类的话。

    就算不动摇,哪怕萧文明表示坚决反对,甚至说要告发自己,这种态度也是可以接收的——至少说明自己想要造反,对于大齐朝廷而言,的确是一件要紧的事,需要萧文明这样身份的人作出反应小】

    【说】

    可没料到,实际换来的却只是萧文明的嘲讽而已,仿佛顾乐安下定决心咬碎钢牙做出来的决定,而都只是一个笑话。

    而他自己也成了一个小丑。

    戏已经开场了,角色也都已经亮相了,顾乐安都开场唱出了第一句戏文了,却没想到另一边的萧文明根本就不搭戏,硬生生把一出大戏唱成了冷场……

    这叫顾乐安这个角儿怎么收场?

    要是这时候搅和,让山里原本诡异沉重的气氛反而变得轻快了起来。

    几个人饱餐一顿之后,半梦半醒地挨到了天亮,便顺着原路返回了临海屯。

    自己的家就在眼前,萧文明却不放心李全和陆大石两个人,又亲自送他们来到长江边上,亲眼看他们登上渡船,借着风势往长江以北而去,这才放下心来,想要同林丹枫一起返回临海屯。

    然而林丹枫却说:“兄弟,我这次离家久了,许久没有回家,家父必定挂念,我也挂念着家父。不如就先告辞,回苏州府一趟吧!”

    萧文明好不容易抓住林丹枫,赶忙说道:“那可不行。我还有一件大事要和林大哥商量呢!这件事可随同小可,非你林大哥出手不可。”

    萧文明说的事情当然指的是要依托林丹枫的江湖地位,建立一套情报网络。

    虽然受困于现在的科技条件,这套情报网络不可能像后世那样,做到哪里发现了什么事情,不过一秒钟就能传过萧文明耳朵里。

    但只要网络建立起来,就能达到耳聪目明的效果,那就相当于别人有了无限的优势。

    林丹枫不知道这件事情的重要性,却反问了一句:“哦,有什么事这么急吗?”大风小说

    “说急倒也没那么急,其实也不在乎一天两天……”萧文明老实回答道。

    “那样就好。”林丹枫也很老实,“那么我且回苏州城一趟,料理一些手边的事务,去去便回,误不了兄弟的大事,可好?”

    萧文明想了想:苏州城距离临海县也就一天的路程,林丹枫这么一去,在家里停留个三四天的,最多不过五天时间便能重回临海屯了。

    建立情报网络的事情虽然重要,但也没有急迫到一天都耽搁不起。

    于是萧文明便点头答应下来:“那就好,不过还请林大哥早去早回,我在这等着你呢!”

    送走了林丹枫,萧文明总算是可以回家了。

    然而迎接自己的第一句话,却是萧文秀不无哀怨的感慨:“弟弟这次回家,总算可以多呆两天了吧?”

    “是啊,这大半年的……”

    萧文明在出门在外的日子,要比留在屯里的不知多了多少——虽然没有一刻是在清闲摸鱼的,却也是实打实地耽误了屯子的发展。

    但是反过来讲,临海镇的发展也的确陷入了瓶颈。

    说起来好听——说是沟通海外贸易的中心,但其实是这种“二道贩子”模式,已经几乎发展到了极限,确实也已经到了应当转型的时候了。

    不过摆在萧文明面前的,还有另外一个重要的事项需要改进:那就是在同黑旗军的交战当中,十分明显地感受到临海屯的防御力量处于一种异常空虚的状态——要不是有萧文秀坐镇作为主心骨;要不是萧文明先见之明,留了一百老萧家军的弟兄在屯子里;要不是他平时还做了些好事,出事的时候赶来帮忙的人不少……

    否则这回非被杨安平抄了老家不可。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