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旗小说 > 铁血小千户 > 0634 黄鼠狼掀门帘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旗小说] https://www.leqi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当然了,萧文明也并不稀罕这些赏赐。

    现在的他,与其担心自己没有赏赐,他更害怕被封赏了些乱七八糟的东西。

    比如说把他调到中央——无论是安插在兵部,还是给个禁军的将军——那都相当于把他调离了自己基本盘的临海屯,也就间接剥夺了他的兵权,属于是明升暗降。

    这种套路,中国古代玩的太多了。

    岳飞被谋害之前,也是被提拔到了枢密副使的位置上,说起来从一个方面的统帅,晋升成了相当于副宰相的职位,是升官了;可在实际上,却把整个岳家军同这位元帅彻底剥离了。

    只有这样之后,几乎可以竞争中国古代最大昏君的宋高宗,才好对岳飞耍阴谋诡计

    不过现实来看,皇帝并没有这样的心机,而是直接来了个戛然而止,就差宣布仪式结束了。

    这下就连那些个受了封赏的文官都觉得心虚:自己在作战的时候,没出什么力,就深入到了赏赐,可那些武将出身入死的,怎么啥都没捞着呢?

    死了的就算死了——死了也算白死——可那些活着的武将,这口气怎么咽得下去?

    于是百官的目光齐刷刷的聚集到了皇帝那边,而皇帝坦然接受着这些目光——这些质疑的目光——脸上满是无法质疑、也无法驳斥的倔强。

    后来萧文明才从温伯明的口里知道,皇帝对于戴鸾翔的这口气还没有咽下去,洛阳城下一战中立了功的武将,又大多是戴鸾翔亲自带出来的,在皇帝眼里,他们功过相抵之后,还是过大于功,不处置他们就不错了,还想要分享?

    做梦!

    但是皇帝这样做也太伤人心了。

    只见位列文官之首的卫玉章,在没有皇帝召见的前提之下,便直接走上玉阶,皱着眉头,在皇帝的耳边低于了好一段话。

    看样子这位师傅的面子皇帝还是给一些的,皇帝脸上的倔强,略微松弛了一些,带着几分无奈,摇了摇头、摆了摆手。

    然而卫玉章依旧不依不挠,又俯下身子,对皇帝劝导了不知几句什么话。

    皇帝面带不悦之色,然而看着乾清宫内,排着齐整队伍的文武百官,终于还是松了口,叹息一声:“信义伯萧文明,杀敌有功,特晋封为侯爵!”

    萧文明没想到卫玉章跟皇帝说了那么一大串的话,竟是为自己讨功劳的,并且还逼着皇帝亲自宣布!

    这让萧文明都为之一愣,心下感激起来:卫玉章总揽朝局,像封赏个别官员这样的小事,他压根就懒得去搭理,可现在竟当着朝廷百官的面,给萧文明讨了这么个所谓的喉诀,这是给了他比天还大的面子了!

    萧文明对此却并不在意,加分爵位所增加的一点小小的俸禄,萧文明拿来赏讨饭的就差不多了,他连要都不想要。

    就因为心里怀着几分不屑的心情,萧文明的反应变慢了一些,下跪的动作自然也就慢了,在旁人看来就显得格外的醒目。

    受缺席,皇帝居然也缺席了——太监们正七手八脚地将龙椅从御花园里搬出去。

    那么在场之中,地位最高的就只剩下了宰相卫玉章了。

    他坐在文官一桌的首席,而令萧文明感到神奇的是温伯明居然也来了,而且就坐在卫玉章的下手。

    萧文明心中顿觉奇怪,这一顿御宴是专门宴请有功的臣子的——虽然温伯明之前运筹帷幄,功劳要比在场的其他所有文官都要大得多,但是他现在毕竟没有正式的官职在,一个平头老百姓、或者充其量只是小小的一个举人,就这么个身份,出现在这里,难免有些突兀。

    但是萧文明回头一想,却又释然了,释然当中还带着几分欣慰。

    这一定是卫玉章的有意安排,就是要让温伯明,在那么多的文武百官面前混个脸熟,说不定还要对答介绍几句,让他出出风头,就是在给温伯明今后官场的生涯铺平道路。

    这对于萧文明而言,无疑是极其有利的。

    温伯明同萧文明是什么关系?

    那是顶好顶好的好朋友,就连温伯明现在的老婆苏舜钦,也是由萧文明出面帮他赦免了贱籍。这一点上温伯明欠了萧文明天大的一份人情,两人也成了过命的朋友

    因此温伯明混得越好、当的官越大,就越能帮上萧文明的忙,最好他能够接上卫玉章的班,也成为权倾天下的宰相!

    那时候,萧文明的下限至少也是个副宰相,甚至还可能成为皇帝!

    有了温伯明的参加,萧文明觉得面前这顿清汤寡水的御宴,似乎也变得美味了一些……

    要知道,御宴的风格一向都是:不求有多好吃,只求大家都不觉得难吃,所有的菜都是把味道弄得淡淡的,去掉所有的腥气,吃起来要多没劲、有多没劲。

    而卫玉章那边果然有意捧一捧温伯明,敬过一巡酒之后,卫玉章便提出请在场的大人们各自作诗一二首,用以纪念洛阳城下这一场所谓的“大胜”。

    这倒既是个挑战也是个机会,要是趁此良机吟诵出几首好诗,在卫玉章、顶头上司以及同僚眼前大大的长脸,十有八九还会被传抄到皇帝那里去,那么自己的文才在皇上面前也会记上名。

    因为一首诗——并且是歌功颂德的一首诗——而被皇帝记住,那可是一件天大的好事!

    可要是写不出好诗,或是在强逼之下搜肠刮肚吟诵出了一首破诗,那可就要贻笑大方了,说不定还会影响仕途。

    卫玉章发出提议之后,整个御花园便陷入了沉默。

    沉默了不多良久,终于有几个年轻的翰林,站起身来,跃跃欲试想要抢先展露一下自己的文采。

    这些翰林院的年轻编修,原本就是之前几科刚刚考取的进士,眼下从事的也不过是起草文章、誊写材料之类的案头工作,谈不上有什么权力,也谈不上有什么面子,自己的文采便是最大的资本,此刻还不“黄鼠狼掀门帘”——更待何时?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