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旗小说 > 重开回到大明洪武 > 第58章 使臣入京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旗小说] https://www.leqi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就此时,在长安大街另一头。

    一家江东字号的客栈,二层楼高,掌柜吩咐力役驱赶几十个汉子,扔出箱笼和货物,却扣押下马匹。

    这群人身披奇装异服。

    看样貌,也不像汉人,他们是占城国派向天朝进贡的使臣。

    占城国位于安南中部,大明建朝后,朱元璋破为重视和周边邻国建交,占城国的特产是占城稻,每年都会向朝廷进贡。

    可今年不知天朝为何。

    等了足足两个月,也无人官员接见,京城客栈的价钱,视地段、朝向和布局而定,一间厢房六钱银子。

    为保住占城国颜面,不肯降低规格。

    三人住在一间厢房里,住了两个月,也没等到天朝皇帝接见,今日终于花光了银两,占城本便是小国,靡费不多。

    为首的使臣,此时已经狼狈不堪。

    他操着浓浓云南口音的官话,说道:“店家宽恕几日,我…我派人回去取银两,占城国是天朝的附属,占城国的百姓,从不拖延天朝的银两。”

    “唉,走吧走吧,宽限你们三日了,上次你也是这么说的!”

    那狼狈的使臣看着掌柜关上客店门。

    他粗通大明律法,大明律法严格,在占城国不犯律法的事,在大明,或许会被处死,宵禁后,流民逸夫不得在街上乱窜,会被五城兵马司抓起来。

    那狼狈的使臣长叹一声,说道:“先收拾箱笼和贡品,出城过夜。”

    一行占城国的侍从和陪臣,狼狈至极,拾起地上的箱笼和贡品,两人相抬,往西面的清凉门而去。

    行至百米,被江东楼的鹅掌香气吸引。

    那使臣站在门口,肚子有些饿了,动了动喉咙,看着眼前的纨绔公子吃得满嘴油光。

    三十个年轻力壮的护卫,抢劫财物很容易,但在天朝,他们不敢。

    那使臣,是占城国有智慧的大臣。

    转念一想,打算和京城士绅结交,借一笔银两,等下次朝贡时归还,否则,怕连占城国都回不去了。

    他走上前一步,“这位公子?”

    “我们是来天朝进贡的使臣,可否借银一百两,下次入京,双倍偿还,我代表国王感激您的恩德。”

    朱?_抬头看去,眼前一群邋遢狼狈的乞丐。

    “使臣?”

    “是,我等来自占城国。”

    “为何不觐见天子?”

    “无人接见,我等入京已两月,身上金银悉数花光,若天朝皇帝陛下不见,便只能先回占城国,禀报国君。”

    那使臣说得诚恳,作了一揖。

    元朝时,打到东欧去了。

    朱元璋借鉴元朝的经验,想要恢复中华的邦交理念,建立一个以大明为主导,有等秩序、和谐理念的世界秩序。

    因此,对邦交理念极度重视。

    朱棣派郑和下西洋,也是受到这理念的深刻影响。

    朱?_怔了一下,放下鹅掌。

    占城国?

    不知道父皇重视朝贡的原因,但我知道父皇在隐忍胡惟庸,把事情扩大化,使臣入京本是中书省管辖的事。

    胡惟庸疏忽了。

    “本王没银两,但本王能带你们进宫。”

    皇宫戌时宵禁,关闭城门。

    此时乾清宫中,朱元璋双脚放在木桶里,任由宫女轻轻擦拭,手中捧着一本泛黄的春秋,也不知读第几回了。

    宫女把他的脚擦干,轻轻放在棉鞋上。

    “陛下,太子殿下和齐王来了!”

    朱元璋颇为勤奋,不论是什么时辰,不论在谁的寝宫,只要宫外送来疏奏,纵然是睡下了,他一定爬起来处理。

    朱元璋把书递给宫女,“让他们进来。”

    “父皇,占城国的使臣入京了。”

    “为何无人通报?”

    “儿臣不知,在宫外回来时,看见使臣被店家赶至街头,蓬头垢面,形如乞丐,向儿臣伸手借归国盘缠。”

    “何时入京的?”

    “儿臣不知,大抵是两个月前。”

    朝廷设立鸿胪寺,安置使臣,使臣竟两个月不得接见,沦落街头成了乞丐。

    朱?_特意没让他们沐身。

    那使臣披发垢面,静静地站在奉天殿里。

    朱元璋脸色看起来非常差,板着脸,不置一词的气势让人畏惧。

    朱?_抬头,看了眼父皇的侧颜。

    朱元璋之所以生气,是因为这些官员在位置上,却不做该做的事,他的政令便无法传达、执行下去,民生也无法得到处置。

    懒政失职!

    倏然,朱元璋脸色更难看了。

    他当就便下旨,命胡惟庸明日入宫参加朝会,完全忽视了胡惟庸正在家中服丧。

    于是,奉天殿便看到一幅这样的景象。

    朱?_站在朱标身后。

    他是来指证的。

    胡惟庸站在文官首位,中书省有一个左相,三个右相,除了李善长和李文忠外,还有汪广洋,他们抱着芴牌,肃然站在奉天殿右侧。

    文臣们还不知道发生何事。

    连齐王都上朝了。

    “众卿可曾听闻,有使臣入京?”

    朱元璋只说了一句,文官们就感受到了一股刺骨的冷意,无人敢站出来应答。

    使臣来天朝进贡。

    按正常的形程,礼部上报中书省,中书省安置下来后,择日安排觐见日期。

    但胡惟庸没有认罪。

    他拱手作揖,不徐不缓说道:“接见番朝使臣,一向由汪大人负责,臣以为他办好了。”

    李善长和李文忠相视一眼,看向中间的汪广洋,文武大臣也顺着他们的目光看去。

    汪广洋是元朝的进士。

    开国功臣之一。

    擅长笔墨,通晓经文,在元末打仗时,受朱元璋重用,把他比作张良,开国后升任为中书省右相。

    让他牵制胡惟庸。

    这位进士当上丞相后,整日酗酒,家中歌舞升平,几乎不理事务。

    汪广洋跪了下来,丢掉芴牌。

    “臣…臣未听,有使臣入京啊。”

    汪相啊,你以前总是用竹板打本王的手心,还沾沾自喜向母后邀功。

    别怪本王告你啊。

    朱?_说道:“哦,本王看见他们遭店家驱赶,就要沦落街头,一问才知是占城使臣,入京两月不得觐见,就把他们带进宫了。”

    …………

    作者的话:

    我在书评区发了一个帖子,感兴趣的书友可以看看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