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旗小说 > 大明:我为景泰之子,当挽天倾 > 002、逼宫大戏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旗小说] https://www.leqi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逼宫之后,朝堂上,另一股政治风暴来袭,朱见滢敏锐的嗅到了阴谋,有人希望皇帝回来,有人不希望皇帝回来。

    细思极恐啊,有没有,皇帝被俘虏,竟有臣子不想皇帝归来的,甚至往坏处想,说不定盼着皇帝死外面最好。

    有这样的臣子么?

    答案是有的,朱见滢就是其中一个,只是这事儿不能往外说。

    礼部尚书胡?桑?呤?逅甑母吡洌?ㄎ亩?昕贾薪?浚??卸?椎谌??拿???竦幕褂屑肝幻?耍?叭?睢敝械难钊佟⒀钿撸?朔?蚰晔赂撸?弥炱钫蛱逍簦?挥兴婢?闭鳎?以颂庸?唤佟

    因?王朱祁钰同意,太后口谕,接回皇帝,胡?勺爬癫孔急赶喙厥乱耍??骱芸欤?碧煜挛纾?颓词勾?攀杲穑?坪频吹聪蛲聊颈ば腥ァ

    土木堡离北京很近,不过百来里路,过了居庸关,到怀来城,往北行至数十里,便到了,使者团日夜兼程,京师里的人翘首期盼,盼着能接回皇上。

    然而,现实是,也先这人不地道,收钱不办事,非但不放朱祁镇,还让来使人带话,表示赎金不够,又开出了一条长长的赎金单子。

    八月十八日,再开紧急朝议。

    与前两日的不同,这次朝堂之上,再无赎回皇帝的声论,即使有,也不敢公然再提,明眼人都知道,瓦剌这是把皇帝当成了大明国库的钥匙,满朝文武被他涮了一遍。

    丢掉幻想,只剩下战与不战两个选项,大明王朝的命运,将在今天被决定。

    故大殿之上的气氛,十分的肃穆,泾渭分明的成了两派,主战派与不战派,不战派即逃跑派,三大营精锐尽失,京师空虚,就剩下几万老弱病残,眼看瓦剌大军来袭,兵锋正盛,不跑等死么?

    也不怪逃跑派,怕死是人的天性,古人云夫妻好比同林鸟,大难临头各自飞,更别提一朝天子一朝臣,不过“逃跑”这个说法难听,于是,他们换了一个好听的说法叫“迁都”。

    迁都好啊,避开了瓦剌大军,回到南京后,划江而治,他们依旧可以当大明朝的官,何乐而不为呢?

    须知,永乐年间,太宗文皇帝提出了迁都事宜,而大明真正定都北京是正统六年,也就是说,前后还不到十年,外加有明一朝,官场南人占大多数,近乡使然,故迁都一经提出,立刻得到了不少人的同意。

    在这帮人中,有个翰林侍讲名徐?,近来威望很高,是黑衣宰相姚广孝的老乡,宣德八年进士,能入翰林院的,学问自不必说,而徐?这人,不但学问渊博,还似姚广孝一般,擅长阴阳术数——算命。

    徐?的算命之术,先前名声不显,然皇帝御驾亲征前,他夜观天象,骇然失色,与人说天象意显,此战必败,只是无人信他,料想堂堂五十万明军,就是站那儿不动,让瓦剌人砍,也够他们砍个几天几夜的,打败仗是不可能的。

    岂料,真就败了,当土木堡急报传来京师,徐?的威望骤然拔高,有人再请他为大明王朝算命,徐?掐指一算道:“战,不妥;守,不成,唯有迁都乃上上策。”

    徐?自己就是一个逃跑派,自然会说出逃跑派的心声,于是,顺理成章的被一众逃跑派拥护,被推举为话事人。

    金英望着诸臣,问道:“瓦剌人言而无信,诸卿可有退敌之策?”

    徐?出列,高高举起朝笏,大声喊道:“臣夜观天象,见荧惑守心,另有星孛于大辰,北即汉,两者齐出,昭示天命不在北,恐祸不远矣!”

    金英一个太监,虽然宣德年间,朱瞻基让太监学习,能识文断字,但这些徐?讲的专业术语却是没听懂,又问:“何意?”

    徐?接着答:“臣冒死谏言,天象显示,南迁。”

    “轰轰!!”

    朝堂之上,顿时响起一片哗然声,这等玄语,颇为扰乱人心,为许多人不耻,都察院右都御史陈镒,又是第一个出列,怒目而视道:“徐?小人,无胆鼠辈,耻与尔同朝为伍。”

    都察院御史王文,随即讥笑道:“未战先怯,置君臣大义不顾,置黎民百姓不顾,可耻可恨。”

    徐?不是一个人在战斗,眼见被围攻,紧急眼色示意,忽另有人出列,帮衬道:“既为商讨,徐翰林不过是提出一策,以供商议,何须秽言污语辱人。”

    又有人道:“南迁岂不为一策乎?”

    御史钟同道:“本朝初定南京,再回南京,有何不可?”

    暴脾气的右都御史陈镒卷起了衣袖,对着钟同吼道:“何你@@,定都北京,乃国策,传至四朝未变,尔敢变乎!”

    “怕死之人,不足言尔!”

    ...

    眼见两帮人当众掀起口舌之辩,没个停歇,大有出手之意图,可见心怀南迁之人,不在少数,暂代司礼监掌印太监金英气了脸色铁青,本就苍白的脸似是被泼了墨水。

    随即招来锦衣卫,将两帮人分开,而后下至大殿,望着徐?,金英尖着嗓子,厉声道:“咱家问你,国都可南迁,皇帝可南迁否?如今皇上北狩未归,你这乱臣贼子,莫不是想弃皇上而去,做你的太平官?”

    徐?大惊,当即跪下,已然汗流浃背,上言道:“臣不敢,不过是公公问策,臣献策而已。”

    “你不敢?”金英气的发慌,斜睨着眼,声音颤抖,质问道:“咱家且问你,你家中妻儿可还在京中?”

    徐?怯声道:“数日前,老家来信,父母身体欠恙,臣因公不得回,便让家中妻儿,今日出发,代臣回家问候。”

    徐?越说,声音越小,额头上沁出的汗,很快布满了眼眶,滴落在大殿上,恐怕连他自己也不敢相信这番临时乱编的鬼话。

    金英被气的够呛,一时说不出话来,指着跪在地上的徐?,只道一个:“你.....你......”

    讥笑怒骂声,不绝于耳,皆愤向徐?一人,这让徐?浑身冷汗直流,额头低到贴着大殿,无奈又无助,即使有一万张嘴也说不过,不过是提前安排妻儿逃走,那又如何?

    自十六日,土木堡大败急报传来,短短两日,京师人员已经逃走了三成,车辆塞满了直道,水泄不通,京杭大运河被堵的不能通航,便是这大殿之上,至少有一半人安排家眷南逃。

    不只是京师,是整个顺天府,整个北直隶都在南逃,又不是他徐?一个人这样干,为何独独责难他一人?

    徐?被一众人恶言恶语,围着骂了半晌,心知骂的人里,就有妻儿南逃者,愈想愈不服,理智尽失,气的大呼道:“你们见我徐?好欺负,单就骂我了,若是你们妻儿在京中,骂我也就算了,可你们之中,有些人的妻儿,昨日、前日就离京了,也来骂我,我不服!”

    吏部尚书王直脸一横,问道:“你说清楚,今日朝廷诸人,谁的妻儿离京了?”

    徐?哪知道那么清楚,一时说不出来,索性豁出去了,环视满朝同僚,狠声道:“我的妻儿离京,我徐?认了,但观诸位,可敢举誓妻儿在京,若满朝只我徐?一例,可将我当众杖毙,无怨无悔。”

    “嚯~”惊呼声响起,想不到徐?这么狠,身心坦荡者自然不惧,心怀鬼胎者哪里敢,这一幕不禁让人啼笑皆非,都什么时候了,还来这一处闹剧。

    起誓的辱骂不敢起誓的,有些不想挨骂,背着良心起誓,朝堂之上,乱糟糟的一片。

    “不用了!”关键时刻,有一人出声,制止了这一处发誓闹剧,乃是太监兴安,其手握一张锦衣卫递来的纸条,面色怪异的看了看?王朱祁钰,宣布道:“刚来报,?王世子带着五军都督府的人,在半路把官员家属截住了,统统遣返回城。”

    又道:“?王世子说了,依据大明律,未得路引者,不能擅自离京。”

    大明律!又是大明律!

    世人皆知?王世子对大明律倒背如流,回回搞事,偏拿他不得,便是靠的这一本大明律脱身,可他乃世子,既无官身,又无执法权,怎可私自截人?

    于是,兴安瞥了一眼有些傻眼的?王,忍着笑道:“?王世子又说了,是九门提督和五军都督府联合执法,他在一旁,就看个热闹,有事别找他。”

    一波未平,一波又起,

    那些欲安排家眷南逃,或已经安排家眷南逃的大臣,违背良心发誓的大臣,已然背负了骂名,却终还是没把妻儿送走,哪里会想到?王世子横插一杠子,想死的心都有了。

    坐在四方小凳上的朱祁钰眼睛都直了,狠狠出了一口恶气,心里直呼:“逆子,干的好。”

    主战派不禁乐了。

    然有一人,生的伟岸光明,一身正气,冷言观满朝闹剧,心中怒火中烧,都要兵临城下了,不想着退兵,竟纠缠于这些乌烟瘴气之事,终于是忍不住了,红着眼,出列,怒斥满朝文武道:

    “山河摇晃,胡虏叩门,诸公不思退敌之策,竟执著于一己私利,让人好生失望。”

    顿了顿,又大声道:“永嘉之乱,晋室南迁,故都洛阳,残垣断壁,中原大地,满目疮痍,民不聊生,十之去六;靖康之耻,二帝被俘,宋廷南迁,置两淮军民不顾,崖山之战,十万军民殉国,五十载而亡。”

    “前车之鉴,铭记于史册,独诸公不见乎?”

    “京师!是北方六省之根本,是两千八百万人之根本,是我大明立国之根本,是整个天下之根本,万不可有失,若南迁,置他们于何地?”

    这番话掷地有声,铿锵有力,中气十足,震耳发聩,说这话的人叫于谦,是那个刚正不阿的于谦,亦是那个青史有名,“要留清白在人间”的于谦,其面色决绝,浑然一身正义,坦步走至?王朱祁钰面前,目光凛凛,环顾四方诸臣,大呵道:

    “?王殿下,臣于谦谏言,大敌当前,当同结一心,共抵国难,如再有言南迁、议和,扰乱军心者,当斩立决!”

    朝堂之上,一片肃杀之气,于谦的一声怒吼,结束了争吵,震醒了那些犹豫不决的人,翰林大学士商辂,明史记录连中三元,第一个出言应声道:“当为于侍郎所言,再有南迁、议和者,斩立决!”

    主战派代表,都察院右都御史陈镒眼一亮,坚决道:“于侍郎所言,便是我想。”说完还不忘怼一眼徐?以及边上站着的几位。

    吏部尚书王直果断表示支持于谦,坚决抵御,随后越来越多人站到了于谦这一边,主战派成了主流,逃跑派偃旗息鼓。

    主战初步达成共识。

    ?王朱祁钰激动的,蹭的一声从四方板凳上起身,喜悦之情溢于言表,目光灼灼的盯着于谦,总算是出了个有见识,有担当的了。

    然而,问题又来了,该如何战?

    皇帝不在,谁来授权?

    内阁首辅、次辅,兵部、户部尚书阵亡,尚书之下,阵亡几十人,如何调动?

    最重要的是,主战派明显不鸟孙太后,紧急时刻,总不能事事经过司礼监,请教后宫吧?

    故主战派的目光,又集中在了?王朱祁钰身上。

    陈镒心一横,顶着金英杀人的目光,扛着巨大的压力,一步一步走至朱祁钰身前,溘然跪下,恳请道:“请?王监国摄政!”

    注意是监国摄政,而不是无实权的监国虚衔。

    这还不算完,都察院御史王文第二个上,走到朱祁钰身前,下跪,喊道:“请?王监国摄政!”

    陈镒与王文的声音划过奉天殿,群臣诧异,瞠目结舌,孙太后震惊,短短三两日,二度上演逼宫大戏,?王朱祁钰惶恐,坐立难安,有感被架在火上烤,不禁回首望向了珠帘之后。

    户科给事中王?无畏,效仿前两人,大声道:“请?王监国摄政!”

    主战派全体扛着身家性命,逼宫请命,一目之下,不下五十人等,皆跪在大殿之上,“请?王监国摄政!”响彻奉天殿,太监金英、兴安背后发寒,锦衣卫指挥使马顺枕戈待旦,只要孙太后下令,锦衣卫会立刻将这些人下昭狱。

    但孙太后敢么?

    她是不敢,还是在犹豫呢?

    万分危险之际,于谦忽想起了?王世子喜欢拿大明律说事,灵光一闪,赫然出列,洪声郎朗,硬气道:“太祖有训,后宫不得干政,请?王监国摄政!”

    孙太后气的浑身颤栗,被于谦噎住了,太祖确有其训在前,还有训言:不和亲、不赔款、不割地、不纳贡、天子守国门,君王死社稷。

    而孙太后当然不敢在众目睽睽之下,公然违背祖训。

    一言惊醒梦中人,吏部尚书王直与礼部尚书胡?桑?桓銎呤??桓銎呤?澹?亩?疋裉??奂?俏薹ㄊ粘×耍?嗍右谎酆螅?餍曰沓稣馓趵厦?耍?饺说奔囱缘溃骸疤?嬗醒担?蠊?坏酶烧??豚J王监国摄政!”

    武将都随军去了,朝堂之上基本都是文臣,继吏部尚书王直与礼部尚书胡?杀硖?螅?溆嗳说纫捕枷嗉瘫泶铮?岢鲎嫜当乒??挥嗍??还铝懔愕蔫谱牛?M?榱敝?蟆

    朱祁钰懵了,跌坐在御前,一方面是被眼下得情形给吓懵的,另一方面是昨晚朱见滢与他推测了今日朝堂之上会发生的事,无独有偶,果真又被朱见滢言中了,会发生逼宫大戏,百官逼太后交出实权。

    “继续软下去,不要被太后觊觎!”儿子的话在朱祁钰脑中适时响起,朱祁钰果断朝着下跪的群臣历呵道:“尔敢?本王不受!”

    又朝着珠帘踉跄跪下,泣声奏禀道:“一切事宜,请太后定夺,臣不敢受!”

    朱祁钰的本能跌倒,真情实意的流露,不但蒙过了群臣,也蒙过了太后,这样软弱的朱祁钰,孙太后相信自己可以拿捏,而群臣也认为可以拿捏。

    所以,实权暂时交到朱祁钰手上,这个结果,双方都能接受,至于后事,等度过眼下难关再说。

    “?王,守卫京师之重则,不可马虎!”孙太后说了一句,表明了立场,群臣皆长吁一口气。

    于是,懵逼的朱祁钰,被顺势推上了监国摄政之位。

    殊不知,这一切皆在朱见滢的意料之中,太后与群臣对垒,互相看不顺眼,老爹居其中,两不得罪,好处还拿了。

    政治游戏,不是请客吃饭,随随便便,是以命搏命,腥风血雨,一旦双方撕破了脸,就没了缓和的余地,最终的结果必然是一方站着,一方倒下。

    八月十八日,二度逼宫结束,以?王朱祁钰监国摄政告终。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