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旗小说 > 我,刘辩,开局自带武将模板 > 第六十四章 士人的反击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旗小说] https://www.leqi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刘辩的御书房之中,早已撤去坐榻,换上了一张大号条案和太师椅。

    这种随着纸张流行才逐渐出现的“办公方式”,提前数百年出现在了大汉宫廷之中,多少也算是刘辩来到这时代作出的第一项变革。

    他还是更习惯用纸笔写字,虽然质量只是差强人意,但起码不用在伏在案上摆弄竹简,终归是件大好事。

    刘辩这边正准备处理今天的政事,门外却有太监禀报,说蔡邕在门外请见。

    “唉——都忘了还要念书。”

    一拍脑门儿,这才想起今日是授课之日,上午半天时间并不能自己去支配。

    刘辩连忙叫人去请,自己则收拾了台面,再抬头便见老师已经大步走了进来。

    “蔡师休沐在家这几日越发健硕了,不知住处安顿可好?可还适应?”

    蔡邕只是与刘辩互施一礼,然后直接忽略掉了这个明显还有下文的问题。

    “老夫不在,天子这段时间可有功课?”

    得,老头太谨慎了,半点不给机会。

    刘辩想要看看师姐长什么模样的小心思立刻告破,只得从桌案上取来一摞字纸递给蔡邕。

    “字迹总算工整了些,陛下还年轻,只要用心便无难事。”

    蔡邕身为书法名家,初见弟子写的一手字却像蟑螂爬出来的,自然是要在这方面狠下功夫。

    刘辩也不负所望,连月习练下来,也终于算是看得入眼。

    可若说让这老师满意,以刘辩的性子怕是不大可能。

    蔡邕显然也没想让自己这弟子成名成家,要是搞出个书法家皇帝,那他才是罪孽深重了。

    于是只是看了看字帖,便一转话题:

    “这新纸确实轻薄坚韧,越发得用了,只不知何时才能给予士子们施用?”

    刘辩想了想,却没法给出个确切答案,只得道:

    “如今熟手甚少,造价过高,只能先供给秘书监和尚书府使用,过些时日技术成熟,便可逐渐流入市中,到时或许便能有些营收,也可放开纸行入民间……”

    “君子不言利!天子要时时自省。”

    一看老头儿瞪眼,刘辩立刻意识到自己碰了逆鳞。

    他这老师可是对先帝敛财之事深恶痛绝,还是少在他面前谈经济之事为好。

    “这段时间可有读书?”

    这位老师倒不知道,他刚一不在弟子就跑出宫去浪了,就只是惯常提问。

    好在刘辩也是有备而来。

    “这些日读了管子的《侈靡》、《治国》,少有心得。”

    “哦?”蔡邕花白眉毛一挑,“有何心得,说来听听。”

    接下来便是师徒对谈、文字交流,切磋书中领悟。

    不得不说,因为视野局限,古人对典籍的解读与现代人是有本质差别的。

    但这并不就说刘辩这现代人有多领先,反而是从古人视角的文字解读让他大有茅塞顿开之感。

    毕竟穿越者需要与时代交流,去适应,然后才能改造。

    否则处处都是思想撞击,到最后只会竹篮打水一场空!

    一上午的论策,刘辩受益匪浅。

    蔡邕也不愧当世大儒,不知儒家经典有独到见解,对其他经史著作也涉猎甚广,堪称人形自走图书馆,让刘辩大开眼界。

    一番教学过后,留老师用了午膳,终于到了处理政事之时。

    只是平日里早该送来的奏章却姗姗来迟,而且数量远不及平日。

    这变故,让刘辩的眉头皱了起来。

    “我道蔡师为何欲言又止,多番提点……原来如此!”

    ……

    与此同时,尚书府。

    主官尚书令,司掌皇帝的奏章及出纳,本是个最得力的位置。

    然而新上任的尚书令卢大人,此时的心情却并不甚佳。

    老来老来得了帝王垂青,从偏职闲差骤升一府大员、九卿之列,卢植本想大展拳脚以报君恩。

    却不想这行当确实不好做!

    上面有录尚书事的袁隗压着一头,下面公人又都是旧日同僚,“阳奉阴违”那一套玩儿的纯熟,个个都是老油条,滑不溜手让人抓不到把柄。

    这上传下达的职能必须经他们手,卢植也只能尽力拉拢维持。

    衙门里他更是不敢片刻稍离,否则就他那个可以代行其职的尚书仆射,说不好就要在他离开时悄悄搞出什么事端。

    于是卢植每日里最早入府、最晚离衙,勤勤恳恳。

    眼光放的贼亮,结果却连个杀鸡儆猴立威的机会都找不到。

    尤其是最近这两天……

    “混账!”

    卢植拍案而起。

    “天子以社稷托与尔等,就是叫你们如此做事的?!昨日奏章都现在已过了大半日,居然只理出三成,是欺我卢某手中宝剑不利么?”

    卢子干也是海内名宿、经学大儒,若是在平常事上,这些读书人自然是面子给足给尽。

    然而今时不同往日。

    眼看皇帝无能、权臣乱政,他们自然是要挺身而出维护自己读书人的根本。

    忠诚和利益,被一同摆在了天平上。

    至于他卢子干那一点点名望?

    若换不来实际便屁都不是!

    在这些吏员眼中,谁是真正做事的人那是再清楚分明不过。

    只要他们达成了共识,就算高坐主位那个官再大,也不过就是个不务实事的小老头儿罢了。

    “尚书令大人,您消消气。”

    顶头上司怒气填膺,底下禀报的属官却一脸轻松写意。

    “这初秋正是换季,人有些病灾也在所难免不是?而且这些年频出大疫,大伙儿也是怕万一染恙之后传给了同僚,岂不是耽误了社稷重托?”

    那属官话中带刺,卢植又怎会听不出来,一挑眉毛怒问道:

    “半数人不在,都是生了急病?”

    “那哪能啊。”属官有备而来,“这不秋忙了嘛。天大地大不如收成大,陛下也是下旨劝农,我等高居朝堂之上更是不能懈怠啊。家里有地的同僚便都调了洗沐之期,回乡督促农时,务保颗粒归仓。”

    说到这,他还故意看了一眼卢尚书的脸色。

    “大人,我们也是思虑过,好多同僚都为了署中工作暂且留下多做几日,待人回来再换班的。毕竟都是皇命,我们也不能误了大人前程不是?”

    这话说的,可谓及其嚣张了。

    卢植却并未追问下去,只脸色淡淡地挥挥手。

    挥退那人后,老尚书一声叹息。

    早年只道忠臣良将可保社稷无恙……

    可这流水的上官好治,铁打的吏员难办啊!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