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旗小说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79章 欲盖弥彰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旗小说] https://www.leqi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十一月二十四,北京城。

    许是昨夜才刚刚下过一场小雨的缘故,街道上的行人稀稀疏疏,往日里沿街叫卖的行商走卒也是不见了踪影,颇有些冷清的味道。

    除了天气不佳之外,近些天不断传来的"噩耗"也是导致城中茶楼酒肆生意不好的原因之一。

    约莫在十天之前,于北京城中声名显赫的"山西会馆"突然被锦衣卫下令查抄。

    还未等到城中百姓有所反应,一道令所有人为之错愕的消息便是传遍了京师的大街小巷:山西会馆的幕后主人私通辽东建奴,被锦衣卫人赃俱获。

    此间消息传出之后,才刚刚安静不久的朝野再度沸腾起来,尤其是一群出身山西的官员更是人人自危,自觉大难临头。

    毕竟那"山西会馆"虽然门楣朴实,但在朝野中却是赫赫有名,凡是山西出身的官员,逢年过节都会受到其幕后东家的"孝敬",故而不少官员都是对其"关爱有加"。

    除此之外,西边的宣府近些天又是祸事接连不断,先是城中商户无端"闭市",而后各地军营更是陆续出现了哗变的苗头,给人一种风雨欲来的压迫感。

    这一连串的"噩耗"自是令得城中百姓人心惶惶,不少商户甚至连生意都不做了,安安稳稳的躲在家中,琢磨着先"避避风头"。

    不管心中作何感想,城中众人的目光还是不由自主的投向了南边的紫禁城,希望天子能够"临危不乱",尽快化解这一场牵动人心的祸事。

    ...

    ...

    位于内廷的乾清宫暖阁因为没有掌灯的缘故,光线略显有些昏暗,数名身着红袍的臣子正襟危坐,脸上的表情有些拘谨,房中的气氛很是低沉

    天子朱由检身着常服,面沉似水的居于案牍之后,修长的手指毫无节奏的敲击着面前桌案上的奏本,迟迟不发一语。

    如"后世"所记载的一样,这群生活在张家口堡的"晋商"果然与辽东建奴有着千丝万缕的关系,但却没有料到这两千里之外的建奴竟拥有"未卜先知"的本事,提前陈兵宁远,牵扯朝廷的注意力,这皇太些耐人寻味,户部尚书毕自严更是微微眯起了眼睛,眼眸深处充斥着些许不安。

    在场众人都知晓,早在天启朝的时候,孙承宗与王在晋二人便是"不合",时常意见相左,甚至一度无法同朝共事。

    现如今,孙承宗以及表明"攘外必先安内"的态度,却不知掌管天下军马大权的王在晋又会有何等高见。

    须知,建州女真已然陈兵宁远,若是同时对两边用兵,稍有不测,便是滔天祸事。

    现如今本就风雨飘摇的大明,可经不起这样的折腾了。

    "陛下,"听到天子点到自己的名字,身材不算高大的兵部尚书王在晋缓缓起身,有些迟疑的说道:"建奴数月前才刚刚于宁远城外折戟沉沙,眼下又眼瞅着入冬,臣觉得这群鞑子怕是在虚张声势..."

    涉及到边镇军事,即便是沉稳如王在晋也难免有些迟疑,这毕竟是他正式就任兵部尚书以来,第一次面临如此重要的"抉择"。

    听得此话,朱由检微微颔首,虽然王在晋没有明确回答自己的问题,但却从另一个角度给出了答案。

    宁远城外的那群鞑子不过是虚张声势,为宣府城中的那些富商亦或者官员争取时间。

    毕竟就算张家口堡的那几家晋商"伏诛",只要女真建奴尚在关外虎视眈眈,宣府官员依旧高枕无忧,随时会有一批新的"商人"重新取代范永斗等晋商之前的位置和作用。

    想到这里,朱由检的目光便是慢慢坚毅起来,心中做出了决断。

    "传朕军令,命宣大总兵杨肇基即刻赶赴宣府平乱,惩戒依照先例,乱兵归营且未曾袭扰百姓者,既往不咎

    "户部调拨一批钱粮赶赴宣府,以安民心。"

    "传令锦衣卫指挥使骆思恭,让他带人将张家口堡的那些商人给朕全都拿了,涉事官员尽皆拿下!"

    不多时,天子清冷的声音便是在乾清宫暖阁中如惊雷一般骤然响起,令得厅中众人心神一震,目瞪口呆的盯着案牍后的天子。

    此时,几盏宫灯突然亮起,在灯火的映衬下,天子的面容显得格外坚毅,目光有如实质。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