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旗小说 > 大明:皇兄你就安心的去吧 > 第98章 祖制?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旗小说] https://www.leqi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朕或有一法,可救活大明无数百姓。"

    天子清冷的声音在偌大的乾清宫暖阁中悠悠回转,令得不少作势便要开口的老臣愣在原地,脸上惊怒不在,取而代之的则是不加掩饰的错愕。

    他们刚刚听到了什么,年纪尚且不到十七岁的天子声称有办法救活大明无数百姓?

    须知,眼下大明看似"四海承平",除却辽镇岌岌可危之外,其余地方还算安稳,但暖阁中在座的朝臣们作为大明的"船长",自是清楚大明这艘航行了两百余年的巨轮已然到了随时有可能沉没的程度。

    "请陛下为臣等解惑。"

    彼此对视了一眼过后,阁臣李国普强压住心中的荒诞,朝着案牍之后的天子躬身行礼,有些迟疑的说道。

    如若天子在刚刚继位的时候,提出这等"荒诞"言语,在座的朝臣自然不会将其放在心上,可案牍之后的天子早已用事实证明,其心智远比同龄人成熟许多,尤其是颇有"远见",或许天子没有再开玩笑呢?

    "朕曾听说,南洋有一神物,名为甘薯,口感比之传统粟米虽然略有不足,但一亩地的收成,却是高于粟米数倍不止。"

    迎着身前朝臣有些惊疑不定的眼神,朱由检缓缓自案牍的奏本下面,拿出了一个奇形怪状的"植物",交给了身旁的司礼监秉笔,示意令众臣传阅。

    或许是巧合,暖阁中的朝臣大多出身北直隶,还是第一次听说"甘薯"这等有些拗口的名字,唯有曾在南直隶生活过几年的兵部尚书王在晋脸上露出了一抹若有所思的神色小】

    【说】

    "陛下,此物收成若是可数倍于稻米,为何迟迟不见?"

    终究是大明最顶尖的一批"聪明人",简单的交换了一下意见之中,众人便发现了朱由检话语中的漏洞。

    若是"甘薯"真的拥有如此奇效,大明那些靠着庄稼吃饭的朴实百姓怕是早就大规模耕种了,何至于如此"不闻不问"。

    涉及到大明的未来,仅凭一个在家赋闲多年的徐光启可无法说服暖阁中的衮衮诸公,朱由检只能改变思路,授意司礼监秉笔王恩,谎称这甘薯乃是皇庄中所种,增添一丝说服均将甘薯种植在名下的王庄,便可积少成多,拯救我大明亿万子民于水火之中。"

    此话一出,乾清宫暖阁内鸦雀无声,即便是刚刚态度最为坚决的李国普及孙承宗也是面露心动之色

    正如天子所说,仅凭皇室一家之力自是杯水车薪,但若是全天下的宗室藩王尽皆如此,这累加起来的数目可就不容小觑了。

    "陛下,福王府那边?"

    沉默少许,绕了一个弯,终于反应过来的李国普缓缓起身,欲言又止的问道。

    他隐隐约约的感觉到自己仿佛掉进了天子的圈套,但天子许下的"大饼"实在是令人心神向往。

    "朕也不瞒诸位爱卿,皇叔愿献出白银一百万两,土地一万五千顷,以求接太妃出宫。"

    哗!

    乾清宫暖阁一片哗然,纵然知晓福王朱常洵富可敌国,但众人也没有料到,其"手笔"竟然如此之大。

    昔年朱常洵就藩河南洛阳,万历皇帝搜刮了整个北直隶,也才勉强为其凑足了两万顷土地。

    纵然这几年,朱常洵靠着亲王的身份,巧取豪夺了一部分土地,但想来也不会太过于夸张。

    这一出手,便是大半身家,倒是好大的气魄。

    许是觉得如此"筹码"还不足以令得身前的朝臣们打破他们口中所谓的"祖制",朱由检又紧接着补充了一句:"开封的周王也愿意效仿大同的代王,为朝廷慷慨解囊.."

    那开封的周王,可是自国朝初年便传承至今的老牌王府,其名下土地遍布整个北直隶,比之河南的福王,有过之而无不及。

    若是这两位王府牵头,朝廷便有了借口令河南其余王府同样种植这"甘薯"。

    "为天下亿万苍生,臣以为可!"

    简单的思索过后,帝师孙承宗便是猛然起身,颇为急切的朝着案牍后的天子说道。

    "臣,以为可!"

    见得帝师表态,不多时,暖阁中便是响起了争先恐后的附和声,天子许下的"大饼"实在是让人心动。

    没有什么所谓的"祖制"是一成不变,太祖朱元璋及成祖朱棣还严令宦官读书呢,这条规矩不也是形同虚设。

    大明的祖制太多了,也不差这一条了。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