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旗小说 > 惭愧惭愧,小爷天生富贵 > 第617章 山庄元日宴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旗小说] https://www.leqi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韩佑还未喝酒,已是带着几分醉意了。

    若不是温岐从来不撒谎,还以为这家伙要捧杀自己。

    温家大名,何人不知,何人不晓。

    温岐范不着讨好韩佑,也不会针对谁,面对权倾朝野之人,温家人不会卑躬屈膝,面对贩夫走卒,温家人也不会高人一等。

    温岐,就像是一个冷眼旁观的人,对善,对恶,对好,对坏,漠不关心,只是记录着,这便是温家人热爱国朝的方式,也是他们的信仰。

    至恶,至善,都会被他们一笔一划的记录下来。

    韩佑也不曾想过,自己在温岐这位史官的心中竟然有着这么高的评价。

    不知道多少个夜里,韩佑躺在床榻上,在黑暗中睁着眼睛,一遍又一遍的问自己,值吗。

    一开始为了自保,一头扎进了京中的沼泽之中,之后正是应了那句话,人在江湖身不由己。

    混到了如今,名下的四季山庄除了发的份子以及给庄户们开的工钱,剩下的钱,总是投出去,搞的钱庄里连点存款都没有。

    再看官职,从统领干到小旗,越干越低。

    在京中的人缘也越来越臭,只能凭着恶名、凶名一条路走到黑,被不少世家和官员视为眼中钉,肉中刺,只有最没话语权的百姓念着他的好。

    说不后悔,说犹豫,说丝毫不怕,统统是假的,只是强装无所谓罢了。

    韩佑也曾想过,如果自己八面玲珑一些,长袖善舞一些,委曲求全一些,一定会活的很滋润。

    温岐,竟然是了解他的,知道他在做什么,付出了什么,又抱着怎样不算太坚定的决心。

    这让韩佑明白了什么叫做温家人的公平,论迹不论心,只记录“迹”,不在乎心

    韩佑不再记录温岐那张俊美的令人发指的面庞,因为温岐让他知道,自己无需在夜里瞪着眼睛胡思乱想了,他也终于明白为什么那么多人死都不怕,只在乎身后名。

    藏器于身,待时而动,以钝示人,其身不甚魁伟,善口舌之利,非也,实善通人意。

    讨恶、除妄、破凶、灭国之大贼、定民之惶恐。

    身如正,耕于污,立天地。

    这一句句,一声声本不应如此高的评价,令韩佑想哭,想钻进被窝里痛哭一场,然后走出房间,挺直胸脯,哈哈大笑。

    只是这些无法与人说,待回到圆桌时,韩佑已经调整好了面部表情,“爱徒”陈玉安也作出了下半首。

    “提笔可揭皇榜名,俯身风流软玉身。”

    “好!”周统大叫一声:“好淫诗,作的好!”

    周衍冷哼了一声:“这算什么,这种下三滥的…这种口水诗,小王恩师片刻间可作百首。”

    群臣:“…”

    面色驼红明显喝多了板沉声道:“朕叫你坐下。”

    韩佑不解,文武强行将他摁在了凳子上。

    周老板嘴角微微上扬,只是笑容丝毫没有任何暖意,目光扫过重臣。

    “韩佑,为朕办差,其父韩百韧亦是朕的好爱卿,其妾邬明月,为朕亲封诰命,仲孙无霜更是贤良淑德妇道典范,京中若是有人动韩佑家眷,可莫要忘了朕当年从军时,那染血横刀还在宫中放着静待饮血。”

    大过年的,韩佑突然说出这番话,很突兀,可他不得不怕。

    大过年的,天子威胁群臣,也有些说不过去,可他不得不说。

    每个人心里都明白,朝堂上,可以说是没有永远的朋友,只有永远的利益。

    好多看似亲近的人,背后捅一刀,屡见不鲜。

    前朝多少得罪人的重臣、权臣,离开了京中后,留在京中的家眷被人搞的生不如死乃至尸骨难存,这种事不胜枚举。

    在场这么多人,除了周正怀、黄有为二人外,韩佑真的不敢说与谁是真正的朋友,更别说在场还有赵泰、吴定弼之流。

    韩佑与老八的这番话,与其说是对在座的大人们,不如说是对京中所有朝臣、世家们说,祸,莫要及家人。

    韩佑不再多说什么,提起杯,连干三杯。

    周正怀也拿起了酒杯,什么都没说,微笑点头。

    随即是黄有为、钱寂、孙守廷、司徒羽,直到吴定弼,赵泰等人也拿起了酒杯

    气氛再次热闹了起来,谈天说地,话古说今,韩佑也应景的剽了几首诗,搏满堂喝彩。

    酒,一杯一杯的下着肚。

    喝的多了,韩佑突然觉得古代的黄酒味道也不错,上一世他喜欢喝啤酒,喜欢喝青岛啤酒,后来就不喝了,沫子特别多,而且一喝就上火,也不知道为什么。

    一群高级公务员,永远不可能在酒桌上不谈公务,喝的差不多了,难免谈起了政事。

    不管怎么说,元年,老八干的不错,这是在座臣子谁也不能否认的事。

    登基第一年,天子没有任何拿得出手的政绩,可即便如此,他依旧干的不错,因为“稳”,稳如老狗。

    万事开头难,前朝留下那么多烂摊子,周老板一一补救,定军心,抚世家,顾百姓,除了因为特殊事件外,从来没有罢朝,也从来没有因为自己的“脾气”和“喜好”在太乾殿中收拾过哪个臣子。

    大家需要的就是这种天子,讲理、顾情面,不乱来,这就够了。

    国家大事,无非百姓二字,百姓二字,无非钱粮。

    国库的窟窿没有补上,如今至少没有变的更大。

    大家心知肚明,只要按照这个势头继续干下去,早已痼疾缠身的大周朝,定有一日会恢复前朝中期那般鼎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