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旗小说 > 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 > 第一百零四章 进士科目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旗小说] https://www.leqi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黄昏渐上

    今日登山赴会的读书人,大多与好友结伴下山,暂时到山下的客栈里住下,打算等明日再上山。

    王功看着矮他半个身子的杜审言,笑着问道:“小家伙,你当真要拜老朽为师。”

    杜审言重重点头:“请东皋前辈收我。”

    “的确,你是个不错的诗才苗子,”王功点点头:“可惜以老朽的年岁,恐怕无法等到你成器之日。”

    “老朽的原则素来是言出必行。既然无法教会你学诗,便不会留下这一段师徒缘法。”

    闻言,杜审言的脸上明显出现了几分失落。

    可他打小的良好家教,让杜审言明白了何谓适可而止。

    按下心中的遗憾,杜审言起身行了一礼:“东皋前辈,审言今日打扰了,请恕罪。”

    此话一出,王功眼底的满意之色又浓了几分。

    当杜审言转身准备离开时,王功忽然喊住他。

    “小家伙,且慢。”

    杜审言以为事情有了转机,脸上顿时露出欣喜的笑容。

    可惜,王功没有打算改变他的决定。

    但出于惜才的考虑,王功倒是不介意给这小子指一条明路。

    “我朝延续科举至今,行明经科、明法科、进士科。”

    “其中明经、明法古已有之,唯有进士科是新创不久。如今我大唐诗文日盛,小子你若真有心诗文,不如尝试考取进士科。”

    杜审言虽然不太明白这话的意思,却还是将这一番言论记于心中。

    他拱手一礼:“审言多谢前辈指教。”

    “去吧。”

    ……

    杜审言离开之后,李常笑从暗处走出。

    望着远处的一缕背影,他打趣道:“真不打算收下这小子?”

    “贫僧得告诉你,这小子日后的诗名,绝不在你之下。”

    “那敢情好,”王功笑着回答:“这说明弟子的眼力不错,没有埋没了真正的人才。”

    李常笑走到他对面坐下,问道:“你刚才说的进士科,消息当真?”

    王功点点头:“不久前照娘写信过来,说从下一届的春闱开始,进士科将增设‘加考诗赋’。以科举的尊位,调起天下诗书之人对赋诗的热情。”

    “这倒是一件好事。”李常笑赞同道。

    如果说在今天之前,兴盛诗文还是大唐文人和君臣打造风骨的一次尝试。

    那么当科举中存在“加考诗赋”以后,学诗固然会成为不少文人跻身朝堂的一种依仗。

    久而久之,出口赋诗终将成为唐人日常的一种习惯。

    李常笑忽然想起东皋山的诗板,又问道:“你搜罗了这些诗文,其中有不少是偏于格律,恐怕未必会被接受,打算要如何处置。”

    “毕竟是草创,弟子觉得不该苛求格律。”王功神色郑重:“弟子打算将这些诗文抄录,献一份给翰林院,余下的交由门人收好。”

    “如果其中有一、二首得以流传世间,也算是无愧我这诗宴了。”

    ……

    同一时间,大明宫

    深夜

    永徽帝仍在批改公文。

    这时,武照端着一碗亲自熬煮的参汤过来。

    “陛下,先将汤喝了。”

    “多谢照娘。”永徽帝听到熟悉的声音,抬头一笑,将朱笔和公文放到一旁

    武照替他将鸡汤和竹箸摆好,这样永徽帝可以更轻便些。

    永徽帝接过汤,趁着热往嘴里舀了一口。

    浓烈的汤水在口中化开,还有老参提神的奇效,一下子让永徽帝觉得精神不少。

    他面露讶异:“照娘,今日这汤的方子是什么,竟格外的有效。”

    闻言,武照捂嘴笑了一下,坐到永徽帝身旁,柔声答道:“这是臣妾在白云寺找到的,当年大师留下过一些药膳。臣妾见陛下龙体劳顿,这才拿来试试。”c

    “照娘真是体贴,”永徽帝一脸感慨,“不过朕的身子,近来的确有些吃不消了。”

    “那陛下要注意休息,您的身体可经不起折腾。”

    面对武照的关切,永徽帝笑得欣慰,但也回答得很干脆。

    “朕也想休息,却又不敢休息,”他的笑容有几分苦涩:“父皇和皇祖替我大唐立下基业。传到朕手里不过六年,已有了颓落的势头。”

    “朕知道自己的才干不如父祖,所以唯一能做只有尽力而为。”

    武照听到永安帝这一番话,不知为何竟然觉得格外心疼。

    她白葱般的手臂一弯,娇躯直接靠在永徽帝身上,柔声道:“臣妾自知不能帮上陛下什么,但也愿意同陛下一起面对这些。”

    “谢了,照娘。”

    大明宫之外。

    太子李镇带着自己的两个皇弟,以及一个刚会走路的皇妹,正坐在殿外的石阶上。

    “大哥,咱们为何不见去找父皇,他见到我们一定会高兴的!”三皇子李锦不解问道。

    李镇瞪了自家皇弟一眼:“父皇批改公文就够累的了,如果再来一个你,那父皇可真的不得安宁了。”

    “大哥,你毁谤我!”三皇子一脸不忿。

    这时,一旁的二皇子李钦出声解释:“三弟,昨日河北道又有地龙翻身,父皇这时恐怕还忙着规划赈灾和善后之事。关系到百姓的安生,这事急促不得。”

    “对不起,大哥,小弟知错了。”

    “无妨,”李镇摆摆手,没有在这个问题上过于纠结。

    他一手牵着唯一的皇妹,笑着叮嘱:“太平,一会儿如果父皇出来,你记得怎么做。”

    “嗯!”

    古灵精怪的太平公主点点头:“太平会去迎接父皇。”

    李镇考较她:“如果父皇问起为何吾等不早早就寝,你应该怎么回答。”

    “太平知道!”太平公主满脸自豪:“母后说过,咱们是一家人,一家人就要整整齐齐的!”

    “很好!”

    李镇很满意自家皇妹的机灵劲。

    ……

    半个时辰之后

    大殿的灯火逐渐熄灭。

    永徽帝在武皇后的搀扶下,缓缓走出宫殿。

    月光下,四道人影静静等在原地。

    永徽帝见到这一幕,先是愣了一下,转而露出笑容:“肯定是太子带的头!”

    武照微微一笑:“这也是孩子们的孝心,陛下,咱们也快过去。”

    “对,咱们走快些。”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