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旗小说 > 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 > 第五十三章 新人上位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旗小说] https://www.leqi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随着时间的推移,诸般异象尽皆停歇。

    李常笑接过这龙头拐杖,其上的龙纹逐渐隐去,乍看之下与先前无异。

    穆英亲眼见到之前的异象,神情微微变化,不再等闲视之。

    ……

    庆历四年,五月。

    江淮大旱,民间岁饥。

    虽然朝廷方面派出赈济,但民间仍有饿殍涌现,百姓杀官逃入山中,变作山贼,给地方治安带来不小的冲击。

    赵仁得知此事,大为震惊。

    他下旨严查,历时近日,最终查出江淮的弊病所在。

    土地兼并!

    大宋立国以来,赵玄郎率领大宋君臣先北后南,一路上除了分封有功之臣,还有许多割据的家族被朝廷招揽。

    他们随着大宋的发展,将自家在当地的经营逐渐巩固,并且与地方的官吏勾结,大肆兼并田产。

    遇到荒年,靠着耕作的百姓颗粒无收,要么投到大族门下为奴,要么活生生饿死。

    民间的矛盾日益积累,又在豪族与官差的粉饰之下被掩盖。

    直到生存的最后可能被剥夺,百姓自然闹腾了!

    赵仁查出事情的经过,一向以好脾气著称的他,这时也不由两眼通红,恨得拔起尚方宝剑,咬牙切齿。

    左右宫人不敢阻拦,只能用言语规劝,请天子息怒。

    赵仁直接将御台掀翻,手中宝剑连斩,把上好的木料切得不成形状。

    一刻钟之后。

    赵仁的心情再度平复,他将宝剑收起,并没有让宫人清理现场,而是直接吩咐。

    “速去将两位相爷请来。”

    不一会儿,当王孝先与吕坦夫二人赶来,第一眼就看到大殿中的狼狈景象。

    他们对视一眼,皆从对方的眼神里看到惊讶之色。

    龙椅上方。

    赵仁两手握着剑柄,将其倒插而下,作为倚靠。

    他赤着双脚,颇有种岿然不动之意。

    赵仁的气质与往日不同,王孝先和吕坦夫从中嗅出了一股危险的气息。

    天子要杀人!

    正当二人左顾右盼之际。

    李常笑穿着一袭青色衣袍,迎面走来。

    赵仁见到来者脸色缓和,对着左右吩咐:“来人,给太师赐座。”

    李常笑拱手一礼,走过王吕二人身旁,他们亦是见礼。

    “参见太师。”

    “二位相爷安好。”

    李常笑微微笑道,走到宫人抬来的椅子坐下。

    他居于右,与上方的赵仁,隐隐成了一个夹角,将王孝先与吕坦夫夹在一起。

    强烈的压迫感铺面而来,让他们有些招架不住。

    吕坦夫在叔父吕圣功生前时得过指点,知道当年太祖封国一位超等太师,其地位凌驾王侯之上。

    且这太师的辈分与威望极高,许多在朝重臣的父辈乃至祖辈,皆是其门生。

    没曾想,今日竟然得见此人面目,而且这般年轻。

    王孝先倒是心里有数。

    他是文中书院出来的学生,不过却不知李常笑的来意,心里忽然有种不太妙的预感。

    一切征召似乎指向了两个字——要完。

    王孝先暗暗猜想,难道是自己对吕坦夫和稀泥的态度,从而招致了这位师门长辈的不悦?

    这时,上方的赵仁开口。

    他示意左右将江淮的文书递上,分别传阅给王吕二人。

    李常笑同样打量着二人,心下生出几分同情。

    他知道这江淮民乱的爆发,严格来说其实怪不得这两位相爷。

    大宋立国以来的积弊,虽说唐后无世家,但盘踞县城的豪族却是无法根除的,尤其有相当一部分,仗着当年开国时的余威,横行乡里,作威作福。

    一切逐日积累,正好在庆历年间爆发。

    王孝先和吕坦夫真正的不幸,却是这位天子打算要卸磨杀驴,将朝廷目前的争执局面终结,换上一批锐意进取的臣子。

    庆历朝经过二人的治理,已经完成了咸平一朝的过渡。

    自然而然,这群老臣被供奉的价值就消失了。

    不过李常笑清楚,一代天子一朝臣的道理,哪怕王孝先是文中书院的弟子,但倘若他的存在本身会阻止社稷,自然也没有存续的必要。

    片刻之后。

    赵仁盯着二人,微微一笑:“江淮的民乱,请问两位老师,可否给朕一个交代。”

    此话一出,他们皆是变了脸色。

    王孝先的表情有些复杂。

    从公家而言,他能理解赵仁锐意进取的心思,尤其是大宋立国一甲子,积累的顽疾终于爆发,需要得到肃清。

    而老臣,他们中有很多本身就是顽疾的一部分。

    指望着顽疾制服顽疾,显然是异想天开。

    不过从私心来讲,王孝先从“连中三元”至今熬了数十载,好不容易爬到相位。

    此刻让他放手,其实是一个相当艰难的抉择。

    若说王孝先因为性子的缘故,可以置身事外,看清事情的关键,那么吕坦夫就是当局者迷了。

    他听出天子的卸磨杀驴之意,心中自然万般不敢。

    自己可是继叔父之后,吕家的第二位宰相。

    他位居相位还不到四年,若要此刻收场,不免会落人笑柄。

    再者,这四年来笼络亲近故旧,玩弄朝廷权术的日子,同样是吕坦夫最心驰神往的。

    让他此时放弃权力,倒不如杀了他来的轻松。

    李常笑与赵仁时刻注意着吕坦夫,自然将其反应看在眼里。

    李常笑默默转过头。

    赵仁眼中的冷意一闪而过,他目视着下方,心中已然做出了决定。

    ……

    半日后。

    宫中传出吕坦夫贬斥的消息,其一干同党接或是被罢免,或是论罪下狱。

    王孝先官居官位,不过却得到天子的加封。

    其孙女被许配给晋王赵元义的子孙,从此与皇家成了姻亲,姑且算作有了一个天然的倚仗。

    明面上,朝野再传是王孝先一脉在党争中获胜。

    实则,这不过是赵仁出于愧疚的弥补罢了。

    他将王孝先的官位不动,却是将枢密院和三司的官员大幅变动,参知政事吕坦夫被贬,改由晏元献担任。

    韩稚圭派往枢密院,范希文与欧阳文忠则前往三司。

    六部之中,有莫约一成的官职变成新面孔。

    赵仁靠着四年来的经营,以及王孝先为寻保全而主动做出的配合,成功完成了朝廷官位的轮替。

    至于江淮的家族,有一个算一个,严令彻查,罪不容赦。

    大宋将得来的土地暂归宫中,以租赁的方式借与百姓,并且发放了一小笔安置的钱财,以招抚山中的灾民。

    短短一年,山贼实力十去七八,秩序逐渐恢复。

    对于负隅顽抗者,大宋军方派出兵马,以剿匪的力度围杀和惩处,绝不姑息。

    同时,对江南的土地核查也开始进行。

    以司马和中与欧阳文忠为主,联合渤海的水师士卒南下,准备对江南的豪族进行整顿。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