翻页   夜间
乐旗小说 > 穿越王府后长生不死 > 第三十章 桃李悬壶

    天才一秒记住本站地址:[乐旗小说] https://www.leqixs.com/最快更新!无广告!

    阳朔五年,七月。

    宦海二十余载,王甫连其身后的魏郡王氏渐蓄有威望,族中有数人在郡县为官。

    王甫靠着提携后生,初步搭建起了属于王氏的门生脉络

    在冉肃的牵头下,王甫之孙与郡望孙氏的嫡女联姻结作了亲家。

    同月,魏郡郡守孙乾上表朝廷,举孝和举廉各一人。

    分别为王氏子弟王禹和儒生贾政。

    在此关头,王甫这些年经营的郡府人脉还有昔日谦让孝廉的人情发挥了作用。

    魏郡各郡望家族一齐出力,替王禹作保其家世清白,冀州刺史得以允准。

    待王禹入京以后,颍川荀氏的家主亲修书一封替他引荐大儒马闵,使王禹得以拜入儒家门下。

    阳朔五年,十一月。

    阳朔帝的两位兄长,穆王与英王暗中诋毁天子,意图谋反。

    天子大为震惊,连派秘卫统领亲往搜查。

    最后,于二王住所查得铁器与黑甲百余具,坐实了两位王爷的谋反罪名。

    然天子仁德,不忍对同胞兄长痛下杀手,只是废其封国。

    消息传出,以董天为首的儒家大肆颂扬天子仁德,不少儒生吟诗作赋礼赞陛下。

    未央宫。

    阳朔帝与太子却是为了国库赋税而发愁。

    自打重建骑兵以来,天汉年间积累的钱粮正以一个极快的速度被消耗。

    假以时日,只怕未等骑兵练成,大汉的国库先一步捉襟见肘。

    皇帝父子思量再三,想要寻得一个搞钱粮的如意法。

    阳朔帝的思想趋于保守,但求稳妥无过,他将目光着眼处于田赋与商贾。

    提高地税和商税,这是两项对朝廷而言来钱最快最稳的法子。

    太子抱着不同的想法,他曾伴天汉帝数年之久,一眼就能看透其中利弊。

    地税与商税,此二者乃是大汉根基,同时又是汉帝养望的最佳手段,非到万不得已不可轻易调度。

    若为暴利,倒不如以皇权夺之。

    太子思量再三,最后给了阳朔帝两个法子。

    其一,将天汉年间下放郡国的铸币之权收回,改由咸阳朝廷亲自督造。

    其二,将民间的盐铁之利收回,设盐官和铁官专营,一应资财归于国库。

    阳朔帝觉是想一沾“悬壶济世”的因果,毕竟葫与壶相近。

    做完这些,他又勉励了众弟子一番,之后便目送着他们离开。

    弟子们跪地叩首,足足三回方止。

    李常笑轻拢衣袖,用内力将他们扶起。

    从这一刻起,师徒名分得天地见证,永垂不朽。

    他日行走在外,皆可自谓百草弟子,一句师长道尽沧桑。

    送别弟子,李常笑回到穹庐。

    他少见地将珍藏的白酒取出来,对月独酌饮了一宿。

    清冽的酒液沁入咽喉,顿时感觉一股快意充斥着五脏,酒香残留久久不散,顺着经络游走全身,泛起了温润的暖流。

    李常笑像是完成了一桩大事,心情前所未有的舒畅。

    至少,他的医书终于能够面向世人了,那是他留在这世间的一笔浓墨。

    哪怕终有一日泯灭,百草传承却是生生不息的。

    下一步,就是自家修的史书。

    李常笑打定主意,他要将这时间曾有过的一切繁华,全都用笔墨封存起来,留待后人细细品茗

    阳朔六年,十二月。

    卫氏朝鲜的国主,卫索率领群臣开城门投降。

    不久,阳朔帝的圣旨送达。

    在卫氏朝鲜设置四郡:乐浪郡,玄菟郡,真番郡,临屯郡。

    消息传出,同样毗邻幽州的乌桓王大为警惕。

    乌桓王数十年来横跳于匈奴与汉廷之间,这一次同样如此。

    他一面以翁婿之礼问候汉帝,另一面遣人到左谷蠡王部,希望获得若禾的庇佑。

    左谷蠡王部全族的人口如今达到了十五万之多,由于地广粮多的缘故,每年前来投奔的匈奴部族不在少数。

    而今若禾一声令下,便能拉起一支三万人的匈奴骑兵。

    这股力量放眼匈奴全族,也只在左右贤王之下。

    就连阳朔帝和太子都注意到了若禾。

    尤其是他们部族的农耕之法,这同样让阳朔帝看到了遏制匈奴的一种希望。

    阳朔帝当即亲派使者,前往左谷蠡王部,想要与若禾暗中达成协议。

    使者唤作苏牧,出身武将世家,其父是朔方骑兵中的一员将领,可谓是家学渊源。

    阳朔帝对其给予厚望,希望借苏牧一行,说服若禾归顺。
章节错误,点此报送(免注册), 报送后维护人员会在两分钟内校正章节内容,请耐心等待。